一個檔案袋裝一生:看不見的材料,剪不斷的煩惱

廣州大學南方治理研究院院長陳潭在16年前就形容人事檔案是“說起來重要,排起來次要,忙起來忘掉,用起來需要”。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10個曾與人事檔案發生“糾葛”的人。從高校學生到機關干部,發生在升學、工作調動、退休等各個階段,甚至最早可追溯至改革開放初期,至今沒能解決。

一位在湖北經營檔案代辦業務的商家坦承,要存自持檔案“主要是和一些人才市場合作”:“你沒有資源的話,肯定是沒辦法存進去的?!?/blockquote>

責任編輯:何海寧

(人民視覺/圖)

2022年9月,徐澄突然發覺,一個已有9年不知其蹤的檔案袋,成了她求職途中的關鍵問題。

這是一個記錄徐澄履歷的檔案袋,她不能經手,更無權查閱。大部分中國人在中學階段便開始被建立這一份人事檔案,神秘且嚴肅,直至退休時,它還將決定被記錄者的余生待遇。

如此重要的一個檔案袋,其管理程序在徐澄后來的求解過程中卻顯得刻板又圓滑。在工作前五年,曾經供職過的三家單位都不曾有人過問檔案之事,直到她在2022年即將入職一家事業單位時,那份消失的檔案成為了必需品。

這并非孤例。在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中,有人與自己的檔案袋“互不打擾”,有人卻為此四處奔波,甚至有人因為一紙檔案,維權多年。而2023年6月27日的一個熱搜,再次將人事檔案拉入公眾視野:四川省瀘州市一位母親無意間私拆了女兒檔案袋封條,女兒崩潰大叫。

中國的人事檔案約起源于漢代,相關管理制度不斷傳承、變化。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提出建立干部檔案工作及管理制度,并在新中國成立后逐漸完善。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沖刷之下,人口流動與身份變化早已超出制度設計,在21世紀初,媒體輿論曾聚焦過檔案管理弊端的極端案例,探討改革之道。如今時隔近20年,各地多有革新措施,但在升學、調動、升遷、退休的人生關鍵節點,這個檔案袋的管理問題仍有時會像刺客一般,突然攔在某個人之前。

忙起來忘掉,用起來需要

“組織、人事、勞動(或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人事管理活動中形成的,記述和反映人員經歷的、德能勤績和工作表現的,以個人為單位集中保存備查的各種方式和載體的歷史記錄?!?/p>

這是人事檔案學教材《人事檔案教程》里的定義。16年前,廣州大學南方治理研究院院長陳潭在《單位身份的松動——中國人事檔案制度研究》(以下簡稱《單位身份的松動》)中就形容人事檔案是“說起來重要,排起來次要,忙起來忘掉”。一個課本大小的棕色牛皮紙袋離絕大多數被記錄者似乎頗為遙遠。

不過,陳潭還有一句:“用起來需要”。人事檔案至今仍與許多重要事項牢牢綁定。依據教材《人事檔案管理實務》,報考研究生需要出具記錄個人經歷、學歷與成績的人事檔案材料,入職公有企事業單位、報考公務員、職稱評定、合同鑒證、離退休都要檔案作信證,在五險一金的發放上,檔案所記錄的工齡、工資、待遇、職務等信息也是重要依據。一旦斷、棄檔,福利保障都受影響。

也恰因為這些繁雜的綁定關系,人事檔案管理成了一些被記錄者的痛點。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10個曾與人事檔案發生“糾葛”的人。從高校學生到機關干部,他們身份不一;在升學、工作調動、退休等各個階段,都有受訪者為檔案所困;麻煩起始的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改革開放初期,有些至今沒能得到妥善解決。

江西人米園就不得不在臨近升學之際同檔案“死磕”。2023年,她考研報到,要把檔案存入學校時,發現沒有高中的學籍檔案。輔導員讓她回高中學校補辦,她卻被高中學校告知檔案丟失,只能開就讀證明。

這已非她首次在人事檔案上遇到麻煩。此前,讀完自考的??婆c本科后,前者把學籍檔案發回她自己手中,后者則干脆連密封檔案袋都沒有,只給了兩張紙,她只好買袋子裝起來。當她嘗試將檔案存入當地人才市場時,工作人員告訴她,人才市場不接受非全日制的檔案。至今,她都只能自持兩份檔案。

更多的人則在工作調動中遇到了麻煩。前述的徐澄在尋檔案過程中,高中母校無人愿意補辦檔案,直到電話騷擾母校一個月,才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