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人事檔案管理:可適度向本人公開,應關切棄檔和造假

針對人事檔案造假問題,中組部啟動了數次干部人事檔案審核。有兩次影響比較大的審核。因為全國情況比較復雜,目前情況有好轉,但虛假檔案還是存在。

2005年我提了一個觀點,建議檔案適度向本人開放,不要完全一刀切。當時說在我們國情下,還是不太適合把干部人事檔案對本人開放。

電子檔案存在兩個關鍵性難題,第一個是內容真實性,第二個是長期保存的問題。

責任編輯:何海寧

人事檔案管理問題,往往出現在工作調動之際。圖文無關。(人民視覺/圖)

2023年6月27日,四川省瀘州市一位母親因拆開女兒人事檔案袋的封條,導致女兒大哭的視頻登上社媒平臺熱搜。次日,這位母親在社媒平臺發文致歉,并稱私拆女兒檔案是自己無知,此前并不知道檔案的重要性,有關部門已經在當天重新審核并封印了檔案。

此則新聞也引起了黃霄羽的關注。作為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中組部干部人事檔案專家,人事檔案管理是黃霄羽重點關注并長期進行的研究方向之一。她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對待人事檔案這樣一種有著諸多功能的資源,社會長期以來重視程度不足,檔案部門的管理工作亦有不規范之處。

黃霄羽指出,近年來,國家對于人事檔案工作愈發重視,而人事檔案管理的實踐與政策也亟待完善。

黃霄羽。(受訪者供圖/圖)

國內外差別

南方周末:中國現行的人事檔案管理相關制度是如何漸漸成形的?

黃霄羽:我們國家從古代到現代,對人事檔案始終實行的是集中統一管理制度。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整個人事檔案都采取單一的管理方式:中組部是最高的主管機構,下面是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分級集中負責管理。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實行了市場經濟改革,就出現了一個新的群體——流動人員,也就是體制外的人員。他們的人事檔案還是保留了集中統一管理的體制,只不過管理的主導權在人社部,人社部下面有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它們負責分級集中管理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

南方周末:中國的人事檔案工作有怎樣的特點?

黃霄羽:其實很難用一句話去描述或概括。除了我剛才說的人事檔案集中管理,我國一直以來還實行“檔隨人走”的制度。

什么叫“檔隨人走”?就是一個人如果發生了工作單位或主管單位權限的變動,那么他的檔案就要跟著人員的調動、變動而同步轉遞。據了解,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并不實行這種制度。

國外實行的主要是“人檔分離”。舉個例子,如果我在國外,從A大學調到B大學,我的檔案中,A大學的這一部分還會保留在原單位;我到了B大學以后,B大學會為我重建一套新的人事檔案,所以國外就是人檔分離。

南方周末:曾有學者指出,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并不適應改革開放后的市場經濟,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黃霄羽:我理解,可能在改革開放初期,出現過扣留檔案來限制人員流動的情況。當時,人事檔案是單位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