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2023)調研啟動丨凝聚向善的力量,相信公益的長期價值
“公益不是公益人的專屬,而是所有人的需要?!?/p>
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慈善事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把充分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納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之中。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二十大報告的重要論述對慈善事業作出全面指引,中國慈善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向未來,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公益行為更加科學、高效、透明、規范和可持續。這背后離不開公益慈善事業的制度化和品牌化。
“公益不是一個人的‘很多’,而是每個人的一點點?!?/p>
市場需要品牌,公益事業同樣需要品牌。一個優秀的公益品牌,意味著對社會資源的巨大影響力,也代表了社會公眾對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的評價和情感認同。不論是企業還是基金會,公益品牌的建設將帶來巨大的凝聚力與推動力,讓愛的力量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再惠及至所有人,讓公益的版圖從零散星光匯聚成漫天繁星。
公益是一項需要不斷精進的長期事業,尤其注重長期價值。公益品牌的建設需要從初始的財富捐贈、商業賦能,走向主動創造,將社會責任轉換為社會創新。
匯聚向善的力量,用專業、理性又不失溫情的方法去扶困助弱,去革新改變,這是公益事業的緣起?!皡R聚向善的力量”也是南方周末筑夢者公益大會的宗旨。四年以來,筑夢者公益大會推介可持續的優質公益案例,表彰心懷大愛的公益榜樣,傾聽公益行業實踐者的真知灼見。
今年,第四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將于11月17日舉辦。具有年度代表性和標桿意義的案例、項目、企業與機構等獎項評選將一一展開。
同時,“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2023)”現正式啟動,誠邀各機構參與調研。如何建立并維護兼具影響力、持續性、規范性、安全性的公益品牌,公益品牌如何推動公益行業高質量發展,或許您在填寫調研表單時,便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項目調研和榜單發布安排
數據收集丨即日起,截至2023年9月28日18:00;
數據分析丨2023年9月28日至2023年10月15日;
榜單發布丨2023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筑夢者公益大會舉辦日)。
調研對象:
調研面向所有在中國大陸合法合規開展公益項目的法人主體,三個榜單分別對應公益基金會、公益項目、已開展志愿服務的企業三個調研對象,詳細說明請見各調研問卷前言內容。
調研問卷獲?。?/strong>
請關注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公益方舟”,后臺回復“公益品牌榜”獲取調研問卷鏈接,或直接點擊以下鏈接獲取各調研問卷:
聯系我們:
如對調研問卷或對本次調研有任何疑問或意見建議,請聯絡咨詢項目調研組以下任一成員:
公益基金會 史諒 shiliang@infzm.com
公益項目 鐘金秀 zhongjx@infzm.com
企業志愿服務 李穎丹 liyingdan@hcvcchina.com
友情提示:有意向的參評單位請留意數據收集截止時間
關于“中國公益品牌榜”
“中國公益品牌榜”由南方周末于2017年發起,至今已推出4份《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及“中國公益品牌榜”,并延伸出《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道》等內容,得到相關政府部門、公益行業的重視及認可,具有一定的行業先導性和推動性。
“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2023)”將推出“公益基金會”“公益項目”“企業志愿服務”三個單項榜單,其中“南方周末中國企業志愿服務品牌榜(2023)”及調研報告,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與和眾澤益聯合發起、執行。
評價五原則
“南方周末2023中國公益品牌榜”的評價五原則,將貫穿本榜單指標體系設計、調研實施全過程,并決定了榜單分析和調研報告的內在邏輯和基本方法。說明如下:
社會性:公益關注社會問題并提出公益解決方案,公益品牌的核心內涵之一是所屬機構或項目的社會價值主張;
合作性:公益行動強調的是多元利益相關方的共識與共同行動,需要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共同推動的全鏈條綜合解決方案,公益品牌的核心內涵之一是合作共贏;
對話性:公益品牌是基于多元利益相關方的雙向對話交流,而非單向輸出;
功能性:建設公益品牌是推動公益機構和公益項目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示范性:優秀公益品牌是有效公益的示范和倡導。
評價框架及指標釋義
基于評價五原則,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建立公益品牌全鏈條評價模型,評價體系邏輯框架包括客觀評價和外部主觀評價兩個模塊,其中客觀評價模塊包括公益品牌基礎(權重30%)、公益品牌實施(權重30%)、公益品牌改進(權重20%)共三個維度;外部主觀評價為公益品牌表現(權重20%)。
評價指標釋義為:
公益品牌基礎:指機構公益品牌管理機制的完善程度,包括機構戰略和制度層面在公益品牌方面的策略、人力資源和預算等方面的制度性安排和投入;
公益品牌實施:指公益品牌相關制度的執行程度。無論是否有制度層面的正式或非正式安排,公益品牌應在機構運營和項目管理中得到實施,將品牌理念和策略落到實際工作中;
公益品牌改進:指機構為推動公益品牌發展而開展的學習、監測評估、內外部反饋評價等行動;
公益品牌表現:指公益品牌的實際成效,來自對該公益品牌的第三方認知和評價。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將邀請公益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機構代表以及資深公益人對該指標進行評價。
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準確和公平,采取多種形式并通過多個渠道開展調研和收集信息,包括發放問卷、面對面調研,查閱機構公開資料、專業數據庫、權威媒體報道、補充調研、以及電話或郵件進行信息對比核實等。
關于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
作為一家以執守公共利益為己任的機構媒體,南方周末一直躬身公益事業,恪守“記錄者”“監督者”的媒體本色,努力做好公共議題的“研究者”與“倡導者”,持續擔當“踐行者”,與諸多伙伴一道促進中國公益事業發展。
為了提高公益行動能力,深入公益議題研究,南方周末于2016年發起成立新型媒體智庫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致力于探索新聞與公益的融合與互動,助推中國公益慈善行業發展。
此外,為搭建公益行動的資源平臺和專業支持平臺,南方周末還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成立專項基金——南方周末公益基金(具有公開募捐資格),依托公益基金與合作伙伴發起了系列公益項目和行動。
網絡編輯:伊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