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與仆人丨游說
德國的要飯人不一定是赤貧的,比方說波恩市中心的老頭,衣服穿得整齊。他不等待什么命令,他是自由的。他享受著太陽,等待別人為他每天掙錢。
責任編輯:邢人儼
人的記憶是一個奇怪的東西。有時它讓我們突然想起幾年前發生的事情,包括最小的、看起來最不重要的細節。2000年的夏天我在北京師范大學參加培養中文教員的活動,我學到了不少。不過,我印象最深的是街上的一場接觸,這可能跟魯迅短篇小說《一件小事》有關,敘述者要求讀者該從社會下層看自己。
除了上課以外,我當時還喜歡在學校踢足球、到校外看看等。北師大面對新街口大街的門,有一個過街天橋。誰過馬路,誰會經過一個老頭子旁邊。他每天坐在地上要錢。有一次過來一個年輕人給他幾塊錢。乞丐沒有感謝他,相反地批評小伙子說: “應該給十塊錢!” 讀者應該明白,那個時候這筆錢不算太少的。
幾年前我和學生從桂林坐船去陽朔。到達后,我們在碼頭的臺階旁碰到一個衣衫襤褸的男人。因為腿受傷了,他走不動。他比動物還可怕,發出可憐的聲音。沒有人理他。我同情他,但沒有給錢。我們到附近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