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縣市頻遭投資欺詐:退稅為何要比補貼好?

早期招商引資,中央和省市沒補貼,縣級財政也沒錢,他們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土地和稅收優惠。政策性減稅幾乎是退稅,企業要先自己活下來,在市場中賺到錢,足額繳稅后,年底再返稅。這既給政府紓困解圍,也很好規避了騙子企業——騙子青睞于補貼,只需材料精心造假,不用到市場博斗,就能獲取真金白銀。

責任編輯:陳斌

近期,又有多家大型央企、國企發布聲明,稱被不法分子假冒企業名義行騙。閱讀最近相關報道,其中一些騙子的胃口之大、膽子之大,更令人瞠目結舌。而從部分已獲披露、報道的案例中可以發現,騙子不時得手的原因之一,是確有一些地方政府因為招商心切,缺乏對假企業真實情況的了解,導致被蒙蔽、被騙取一些專項補貼、優惠政策、稅收政策等。

事實上,這一系列假企業的騙術并不復雜:比如某地要發展一項產業會大力招商引資,除了常規的土地和稅收優惠,還有直接的專項補貼和投資獎勵。比如西部某縣區就規定,發展“新能源”產業,定投資1到5個億,政府獎勵投資人1%;投資5到10億,獎勵1.5%。超過10億元的大項目。騙子就會盯上這筆錢,拿到補貼或獎勵后拖個一段時間就卷款跑路,留給當地一地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