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流亡作家獲美書評人大獎 難挽書評頹勢

波拉諾是近年大紅大紫的國際文壇偶像,他的作品這兩年橫掃英美各大媒體榜單?!都~約書評》認為,波拉諾令美國人聯想起另兩位西班牙文學巨擎——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巴爾加斯·略薩。

責任編輯:莫希

3月12日,美國書評人協會獎(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s)頒獎儀式在紐約舉行,英年早逝的智利流亡作家羅伯特·波拉諾(Roberto Bolaño)的遺作《2666》榮獲年度小說大獎。這是這一獎項首次頒給已故作家與一部翻譯小說。

波拉諾是近年大紅大紫的國際文壇偶像,他的作品——從《野蠻偵探》到《2666》,這兩年橫掃英美各大媒體年度“十大圖書”榜單,風頭超過諸多英語世界作家?!都~約書評》認為,波拉諾令美國人聯想起另兩位西班牙文學巨擎——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巴爾加斯·略薩。

10年出版10部長篇

羅伯特•波拉諾1953年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父親是個卡車司機和拳擊手。在波拉諾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全家搬到了墨西哥城。波拉諾年輕時曾回過一趟智利,但是非常短暫且失敗。他參與左翼活動,被皮諾切特當作激進分子抓進監獄,幸好獄警是他以前的同學,才被釋放。

1977年,波拉諾來到歐洲,在那里以流動勞工的身份虛度了十年光陰,成為被現代社會摒棄的詩人,并染上了毒癮。直到90年代初,波拉諾結婚并當了父親,才決心戒毒,寫小說來養家。

波拉諾早期專注詩歌,40歲后轉向小說創作,1998年,《荒野偵探》的出版使他躋身西班牙語一流作家,2004年出版的《2666》是他最后一部小說,英譯本長達898頁,分5個部分,講述了在一個墨西哥小城發生的一系列有關記者、警察、殺人犯、復仇者、罪犯和游客的故事。

《時代周刊》將《2666》評為2008年最佳小說,《紐約書評》稱贊《2666》是波拉諾“最杰出的作品”,而法國《讀書》雜志評論道:“每一頁,讀者都會驚嘆這位標新立異的作家可以把所有文學樣式包裹在一個眩目而謎樣的故事中。毫無疑問,許多讀者將會發現可以對《2666》進行各樣的詮釋。這純粹是一個天才的巔峰之作。”

再沒有人比羅伯托·波拉諾自己更適合描述這不可思議的成功了。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他已離開人世。2003年,波拉諾因肝病去世,他當時已是西班牙語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但是在英語世界里,他仍然不為人所知。

波拉諾一生潦倒,在巴塞羅那郊外定居時,他以洗盤子,做清潔工等職業為生。生命的最后十年,貧病交加的波拉諾加緊創作,出版了4部短篇小說集和10部長篇小說。

文學是否可以有意義地敘述自己熟知的反叛、流亡和吸毒生活?這是貫穿波拉諾創作生涯的最大疑惑。他的作品中到處都是作家,他們總是處于社會的邊緣,滑向時間和地理的縫隙,隱遁或銷聲匿跡。在他看來,文學是一種無助、沒有尊嚴和不愉快的沖動,就像抽煙。他懷疑文學總體上是扯淡,將失敗者的苦難、幻想理性化。但他們又只有通過寫出杰出的作品才能獲得拯救。

波拉諾死后,作品陸續被翻譯成英文并獲得巨大榮譽,《2666》的英文版譯者娜塔莎·威默代替波拉諾接受了這個追授的榮譽,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波拉諾曾經說過“追授”這個詞聽起來像是“羅馬角斗士”。

書評人獎日益衰敗

本屆書評人協會獎,除《2666》外,《紐約時報》記者德克斯特?菲爾金斯(Dexter Filkins)以《永遠的戰爭》(The Forever War)贏得非小說類獎項,該書回憶了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報導經歷。傳記類作品獎項則頒給了帕特里克?弗倫奇(Patrick French)為印度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所寫的傳記:《如此人世間》(The World Is What It Is: The Authorized Biography of V.S. Naipaul)。阿里爾?薩巴(Ariel Sabar)的《父親的天堂》(My Father's Paradise: A Son's Search for his Jewish Past in Kurdish Iraq)獲得最佳自傳類作品獎。奧古斯特?克雷澤赫(August Kleinzahler)的《在喧囂中沉睡》(Sleeping it off in Rapid City)和胡安?菲利浦?埃雷拉(Juan Felipe Herrera)的《半邊天亮》(Half of the World in Light)則分享了詩歌類獎項。塞思?勒若(Seth Lerer)的《兒童文學——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Children Literature: A Reader's History from Aesop to Harry Potter)獲得批評類作品獎。

“美國書評人協會”創立于1974 年,是一個由約500名圖書編輯和書評家組成的非贏利性組織,每年評獎一次。它與普利策獎、國家圖書獎并稱美國三大圖書獎。然而發展至今,除普利策文學獎與老牌的普利策新聞獎共乘一船,名聲猶在之外,余下兩獎尤其是書評人獎已呈衰敗之勢,媒體和公眾參與熱情逐年走低。

書評人獎的衰敗與美國媒體書評版面的式微休戚相關,據美國書評人協會統計,近年來,除《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之外,全美各大報紙的書評版面皆面臨減張或是與其它版面合并的命運。如2007年3月,《洛杉磯時報》宣布將周日書評與意見版合并,合并之后書評版面從16頁縮減為12頁;《芝加哥論壇報》也將書評版由星期日移到星期六并縮減版面。

今年,擁有傳奇經歷的羅伯特·波拉諾憑借熱門小說獲獎,也未能迎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對于此次頒獎,多家大報都僅以一條羅列人名書名的不分段簡訊敷衍了事。

反觀大西洋對岸的英國,文學評獎活動依舊繁盛,布克獎、奧蘭治獎、科斯塔獎,均有極高的關注度,其中又以布克獎為最,該獎近年來大搞擴張,不僅推出兩年一頒的布克國際獎,還將觸角伸向了非洲和亞洲,分別創設了凱恩獎和曼氏亞洲布克獎。如今,布克獎為慶祝創辦四十周年,正在做足聲勢,大搞從歷年獲獎作品評選“最佳布克”的活動。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