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藍圖演進,CSR戰略引領可持續未來
CSR戰略是指引企業責任行動的燈塔。只有戰略定位明晰、戰略內涵與時俱進,企業的CSR實踐才能更加符合自身的發展特點與外部利益相關方的訴求。責任進化三十年,中國平安的CSR戰略歷經三個發展階段,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與機制日趨成熟,展現了一家企業對于可持續商業和創造永續價值的堅定探索。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于1988年誕生在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至今已發展成我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中國平安致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的提供商,從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服務“數字中國”和“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出發,深化“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提供專業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養老管家”服務。中國平安深入推進全面數字化轉型,運用科技助力金融業務提質增效,提升風控水平,持續兌現“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品牌承諾,實現“科技賦能金融、生態賦能金融、科技促進發展”。
中國平安2022年CSR績效
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與其經營戰略共生共長,也是企業應對外部變化和挑戰、回應相關方訴求的重要探索。在中國平安三十余載的壯麗征途中,其企業社會責任戰略亦經歷了從變遷到日臻完善的過程,通過與企業戰略的有機融合,助力中國平安實現韌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平安的履責之路
1988年,公司成立,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
1993年,中國平安成立希望工程救助小組,1994年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落成。
2003年,啟動“中國平安勵志計劃”大學生公益項目。
2004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構建“企業公民行為模型”;首次撰寫企業公民報告。
2006年,首次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款1000萬元設立“中國平安公益基金”。
2007年,啟動平安支教行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9年,設立CSR管理團隊,發布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2010年,推出“綠色承諾 平安中國”低碳100行動;成立“員工志愿者協會”。
2011年,建立平安企業社會責任績效指標。
2015年,啟動“讓愛回家”公益項目。
2016年,設立“中國平安教育發展慈善信托計劃”。
2017年,成立中國平安教育公益理事會。
2018年,啟動“三村工程”扶貧項目,以“金融+科技”打造綜合金融幫扶閉環。
2019年,組建ESG辦公室,正式搭建董事會負責的ESG治理架構;成為中國第一家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PRI)的資產所有者。
2020年,獲評MSCI ESG評級A級,CDP氣候變化調查問卷A-級。
2021年,首次提出綠色金融發展目標及2030運營碳中和規劃。
2022年,制定并披露平安可持續發展核心議題五年目標;首次發布TCFD報告。
CSR戰略進化之路
從公益萌芽到企業公民戰略(1988-2007年)
在成立的早期,中國平安就積極開展社會責任實踐,服務當地社區,積極響應災害救援等需求,逐步形成以教育公益、紅十字公益為主的公益體系。2004年是中國平安社會責任戰略構想的萌發之年。時值中國平安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正式走向國際資本市場。這也讓中國平安深刻認識到,企業長期、穩健的發展不僅指財務實力的提升,更包含企業主體被全社會信賴和尊重的人格化特質。
因此,中國平安依托“企業公民”理論模型,對標國際一流企業的社會公民實踐,反思自身作為社會公民所應該承擔的廣泛責任,以及在商業利潤之外與利益相關方、社會、經濟環境的關系。中國平安參考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模型,從企業人格化的角度,結合企業文化內涵和行業特征, 構建了中國平安的“企業公民行為模型”(如下圖)。
該模型以“誠信”為軸心,代表了中國平安企業發展的出發點和道德歸宿。“對股東、客戶、員工及社會負責” 是中國平安的企業使命,揭示了企業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企業經營需要接受各利益主體的評價和檢驗,也要平衡好各個利益主體的利益,為股東提供長遠的價值回報、為客戶提供堅實而長久的保障,為員工提供安身立命的環境、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從而為企業提供創造永續價值的堅實基礎和保障。
以“企業公民行為模型”為出發點,中國平安圍繞對股東、客戶、員工及社會四大利益相關方的責任,更加系統地梳理相關責任議題,并在各議題下就企業的現狀開展反思和討論,開啟了社會責任管理的新篇章。
社會責任管理日趨成熟(2008-2017年)
2008年,全球面臨經濟一體化、環境壓力等挑戰,企業核心競爭力逐漸超越以資本、技術和設備為基礎的硬實力,轉向人力資源、客戶滿意度、管理創新、風險管控、企業聲譽和供應鏈管理等軟實力。中國平安在公司二十年的實踐中不斷反思: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劃與管理,需要涵蓋經濟、社會、環境等領域的新增變量,以高效的管理手段強化公司的軟實力建設,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韌性。由此,中國平安圍繞企業社會責任策略與公司戰略的統一、ESG風險管理與社會責任管理等議題進行系列研究、開展利益相關方溝通工作,正式開始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體系化建設。
2010-2011年,中國平安啟動企業社會責任績效指標體系搭建工作,從588個預設指標庫中篩選了476個指標,通過部門調研、利益相關方訪談等方式,最終確立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績效指標體系,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數據基礎,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管理工具。同時,中國平安同年還首次全面、完整、系統地回應了環境責任,推出了“綠色承諾 平安中國”低碳100行動,進一步健全了中國平安責任體系的覆蓋領域。
此外,中國平安針對碳排放管理、社區投資項目、企業風險管控等社會責任重點議題,不斷強化專項管理。2011年,在全系統推廣碳排放計算器的軟件應用,為制定節能減排目標奠定了量化基礎;基于相關方的深度調研,建立社區投資項目評估體系,加強了社區投資項目的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完成內控責任風險控制矩陣的搭建,實現了CSR對業務經營層面的風險管控。
中國平安持續加強社會責任的管理機制建設,于2011年成立CSR非正式工作小組,由三個層級共200人左右組成,并制定《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報告制度》和《中國平安企業社會責任指標管理體系工作手冊》等相關制度文件。此外,中國平安持續強化CSR能力,編制《中國平安CSR管理課程》,開展面向全員的CSR專題培訓,引導員工將CSR任務、CSR績效與日常工作緊密融合。
2010年,中國平安社會責任管理已較為成熟,管理視角也從CSR向ESG轉變。中國平安開始參與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以及CDP氣候變化問卷的申報。全球ESG投資和風險管理趨勢正在加速與中國平安的社會責任理念融合。2017年中國平安進一步將企業社會責任上升到公司戰略層面,在集團執行委員會下轄的投資者關系委員會中增加ESG職能,即投資者關系及ESG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公司的ESG事務,在投資決策及業務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ESG因素帶來的影響,實現負責任的投資和產品開發。
ESG的全面融入與CSR戰略再升級(2018年至今)
- “專業創造價值”作為中國平安的核心價值觀,位于可持續發展模型的核心,也是平安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要出發點。中國平安利用專業的商業模式持續影響社會,通過專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行業和社會向資源友好型和社會友好型發展,更好地賦能社會。
- 股東、客戶、員工、社區和環境、合作伙伴是中國平安重要的利益相關方。通過積極開展相與關方的互動,中國平安希望更好地回應相關方訴求,實現共享的價值創造。
- 經濟、環境、社會是中國平安依托自身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創造的可持續價值和積極影響。中國平安致力于通過多元業務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中國的現代化愿景的達成,創造人類共同的可持續價值。
完善、穩健的企業治理是中國平安可持續發展模型的基石。隨著可持續發展模型的升級,中國平安也形成了完善的ESG治理四層架構,指導集團所有職能中心和專業公司結合業務實踐,更加科學、專業、體系化地加強企業治理(如下圖)。
- 戰略層面,董事會及其下屬戰略與投資決策委員會全面監督ESG事宜,承擔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風險管理、政策制定、進度檢討等職責;
- 管理層面,集團執行委員會下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負責綠色金融、鄉村振興等ESG核心議題的實踐管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對外溝通和傳播;
- 執行層面,集團ESG辦公室協同集團各職能中心作為ESG執行小組,統籌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內外工作;
- 實踐層面,以集團職能單元和專業公司組成的矩陣式主體作為可持續措施的落實主力。
此外,中國平安已逐步搭建并形成了完善的ESG政策體系,覆蓋商業守則、公司治理、責任投資、可持續保險、低碳運營、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治理、可持續供應鏈、產品責任、社區影響力等ESG核心議題,促進全體員工對可持續相關議題的理解和踐行,為可持續管理提供有力抓手。同時,中國平安利用自身科技優勢開發了AI-ESG平臺,通過打造集團ESG智能綜合管理平臺,提高ESG的管理和溝通效率。
CSR戰略演進特點
歷經三十余年,中國平安社會責任戰略的演進展現了一家中國企業在外部巨變下不斷探求自身發展方向、反思商業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并積極開展可持續實踐的動人歷程。中國平安在CSR戰略演進中的成功經驗,對其他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制定也提供了重要參考。
第一,以頂層設計引領戰略方向?;仡欀袊桨矌状?/span>CSR戰略模型的調整,均是基于對外部宏觀環境的分析以及對企業自身發展方向的反思,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最新理論模型綜合分析而成。通過把握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趨勢,并將企業的商業發展植根于國家的宏觀戰略,有利于促進CSR戰略制定的實質性和領先性。同時,學習、應用全球最新的社會責任理論研究成果、對標一流企業經驗,能夠提升CSR戰略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第二,開展利益相關方溝通。通過與利益相關方保持長期、深度的溝通,企業能夠有效識別可持續發展議題、打造責任共識,從而與相關方形成合作和共享的伙伴關系。近二十年來,中國平安堅持開展利益相關方溝通工作,并將之作為制定戰略、完善管理、開展業務的重要方法。中國平安還積極開展行業交流,攜手國內外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助力可持續生態共建,簽署PRI、PSI、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等可持續倡議行動,進一步提升了可持續影響力。
第三,立足商業模式與社會責任的統一。中國平安的CSR戰略演進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變遷的縮影。企業社會責任已從最初的道德屬性和公益行為,向可持續商業、ESG不斷演進。對于企業來說,挖掘自身的專長和優勢,并將之轉化為能夠產生積極社會價值的動力因素,是實現社會責任戰略與企業戰略結合的關鍵。
第四,保持行動定力,落實管理。中國平安的CSR戰略成果不僅在于理論創新,更實現了全面、高效、有力的管理。中國平安的管理團隊逐步搭建起完善的ESG治理體系,配合社會責任政策體系、指標體系的實施,有力保障了CSR戰略在全集團各個層面的高效執行。因此,企業在CSR戰略搭建之后,需要管理機構和相關職能的完善,配合管理制度和流程設計,切實做好戰略分解、任務分配以及成果績效的考核與評估,才能讓CSR戰略扎實落地。
第五,貫徹長期主義。中國平安企業公民模型搭建的起點,正肇始于公司建設“百年老店”的愿景目標。通過把企業經營發展的時間軸拉長,一家企業才能夠更清晰地識別和培養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理解社會責任對于企業長期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意義。通過堅持做社會責任的長期規劃、設定中長期發展目標,企業能夠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抵御風險的韌性,與利益相關方保持長久的伙伴關系,從而實現可持續的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