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回縣中當老師,我想帶學生超越“小鎮做題家”
我以前的老師有一點偏心,成績好或者他喜歡的人犯錯,他的懲罰會溫和一點。當我自己去做老師的時候,我希望對每個學生公平對待。其他的我覺得很能適應,因為我就是這個體系出來的。
學生對于一些新鮮事物,其實沒那么能夠接受。比如宣傳一個活動,他們想到最多的是做手抄報、征文這種我覺得特別老干部的宣傳方式。我還挺驚訝的,為什么不用更年輕人的方式。
責任編輯:譚暢
愛麗絲所在的縣中。
聽見南腔北調的真故事,遇見南來北往的社會人,南方周末的聽眾朋友們,你們好,歡迎收聽南周播客《社會人》。
穩定、有寒暑假,讓教師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工作選擇。但回到縣鎮中學當老師,卻是另一回事。
這是一個被貼滿標簽的地方:縣中塌陷、填鴨式教育、師資流失……從這兒畢業的學生進入大學,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是“小鎮做題家”。那么,他們為什么還要回到縣中當老師?年輕的教育者會給縣中帶來改變嗎?
本期節目的嘉賓是兩位回到縣中工作的老師。湯普森在本科畢業后回到母?!衔鞑恳凰咧薪逃⒄Z;愛麗絲則在大廠工作兩年后裸辭,來到湖南一所縣中當志愿者,帶領學生探索素質教育。
換個身份回到熟悉的教育體系,她們面臨著許多挑戰。她們希望能教給學生一些做題之外的東西,也發現這群和自己年紀相差不大的孩子真的會帶來驚喜。
學生參加辯論賽,辯題是“當代年輕人面對焦慮,該逼自己一把還是放自己一馬”。
本期嘉賓(皆為化名)
湯普森:湖南西部某縣中英語老師
愛麗絲:“PEER毅恒摯友”教育公益機構志愿者
剪輯:王冠杰
推廣運營:廖志純、王冠杰、趙雯儀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