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優惠的背后,為何常有“網貸”的身影?
突出優惠信息,弱化其網貸信息,利用用戶購票心理,讓用戶點擊使用
責任編輯:陳斌
據界面新聞報道,微博名為“安全_云舒”的用戶近日發帖稱,自己在攜程上購買機票時,未經同意被選擇了默認的貸款服務,現在對方通知有1000元逾期。他還指出,攜程為何不能在逾期前主動聯系并告知自己;此外,在還款時平臺引導只還10%的最低還款額度,剩下余額留存在攜程賬戶中。該用戶在微博上認證為“默安科技創始人兼CTO”,默安科技是一家網絡安全服務公司。
“安全_云舒”對攜程不滿,不僅僅在于1000元逾期,而是整個過程缺乏對其知情權的保障,甚至有誤導、誘導貸款之嫌。
把網貸包裝成優惠
為了驗證“安全_云舒”的說法,我特意下載攜程APP,點擊進去后,在機票購買頁面,確有“拿去花特惠”服務,分為“不分期”“¥306.94x3期(含服務費¥8.94/期)”“¥157.05x61期(含服務費¥8.0)”三個選項。
乍一看,無法辨別該服務與網貸之間的聯系。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