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評《一生一事》丨一生一事一回聲
做書的前鋒是編輯,編輯并非僅僅是出版社的一個職員而已,他好比醫院的醫生,學校的教師,樂團的演奏者,是一種精英集合,聽聽醫生的名字,你就知道那是一家什么樣的醫院,看看演奏者的名單,你就知道那是個什么樣的樂團。
責任編輯:劉小磊
出版人李昕與他的新著《一生一事:做書的日子》。
李昕先生是一位出版家。1982年大學畢業,好幾個窗口歡迎他進入社會,他選擇了國內的出版業,長期在編輯部門服務,他稱之為“做書”?!兑簧皇隆肥抢铌肯壬幕貞涗?,書名有個副標題:《做書的日子》。
那時,1982,十年已過,萬象復蘇,從頭收拾中國文化,錦江春色來天地,這一步跨出去就是姹紫嫣紅,李先生的選擇得天時。他家住在北京,女朋友也在北京,父母之邦,首善之區,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常常在此歸納最初的因,演繹最后的果,他的選擇得地利。他家世代傳道授業,文化界人脈廣泛,他的決定得人和。
他在決定選擇做編輯的時候,同時決定放棄留學,放棄從政,后來“十億人民九億商”,他也放棄下海。他在回憶錄中說,出版業可以“傳承文化,傳播知識,啟迪思想,推動進步,啟迪改革”,“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在這樣的價值觀之下論本末先后,編輯部是出版社的心臟,居國民素質的上游,堪稱“要津”。于是,他“衣帶漸寬終不悔”:
1982,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4年。
1996,香港三聯書店,8年。
2005,北京三聯書店,9年
2014,北京商務印書館,9年。
出版社培養作家,成就作家,我們視為文學的保姆。編輯部是出版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