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昱評《全球冷戰》丨美蘇冷戰是如何蔓延至第三世界的?
《全球冷戰》提出了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美蘇兩國在冷戰中表現出了有別于以前的殖民主義帝國的新帝國形態——意識形態帝國,他們對世界其他區域、國家之所以能產生很大影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各自秉持的兩大意識形態在世界各地、各個人群中均能產生巨大反響。
責任編輯:劉小磊
耶魯大學歷史系著名冷戰史學者文安立和他的代表作《全球冷戰:美蘇對第三世界的干涉與當代世界的形成》(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如果要問哪部外國學者的冷戰史著作在中國影響最大,耶魯大學歷史系著名冷戰史專家文安立(Odd Arne Westad)教授的《全球冷戰:美蘇對第三世界的干涉與當代世界的形成》肯定是許多讀者心中的最佳選擇。此書2005年以英文出版,2012年由北京大學??山淌诮M織翻譯出版,問世后在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該書初版距今雖已有18年,但依然是冷戰史研究、世界當代史研究學者必讀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學者們依然不斷與這本書展開對話,并借鑒其觀點、論述方法、分析角度?!度蚶鋺稹芬粫蚱溟L盛不衰的學術和社會影響力,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冷戰史研究的經典。在國際格局發生快速變化的今天,重讀《全球冷戰》,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文安立其人其書
要了解《全球冷戰》的主題、脈絡和主要觀點,最好的切入點是了解文安立與其他美國冷戰史大家約翰·加迪斯(John Gaddis)、梅爾文·萊弗勒(Melvyn Leffler)迥然不同的個人經歷。文安立的個人經歷有四個階段是值得特別注意的。第一,文安立1960年出生于挪威,青少年時期正逢西方民權運動的勃興,因此深受西方左翼思想的影響。本書中有相當篇幅論述美國民權運動的興起對冷戰政策的影響,而他對大國干涉的猛烈批評,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批判運動對他的影響。第二,文安立確立以學術為志業的博士期間,就學于在美國外交史學界鼎鼎大名的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堂山分校,這是美國外交史、國際關系史研究的重鎮,其問題旨趣和研究進路獨樹一幟,文安立這段求學經歷對于理解本書非常關鍵。第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文安立在第三世界廣泛游歷,曾就職于南非和巴基斯坦的國際援助組織,也曾到中國長期訪學,并與中國學者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對第三世界事務的高度關切和同情,在這本書里都有所體現。第四,文安立獲得博士學位之后,先后任職于北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還曾在挪威諾貝爾研究所和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兩所著名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長期任職。在我看來,相對于傳統的美國學者,文安立的北歐出身、第三世界游歷、在美國以外的歷練,都有利于他跳出常見的大國視角,從更加廣闊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冷戰,那就是這本書標題已經點出的“全球”視野。
1957 年 12 月 16 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北約會議。
《全球冷戰》之所以影響巨大,主要是因為它推動了冷戰史研究幾大脈絡的發展。首先,這本書比較充分地論述了中國在全球冷戰中的重要角色。由于種種原因,以往的冷戰史研究對于中國的角色、地位、影響都關注不夠。老一代冷戰史研究權威加迪斯、萊弗勒等學者一般著眼于美國、蘇聯或者歐洲在冷戰中的角色,對于中國著墨不多。自21世紀以來,隨著海外華裔學者如張曙光、陳兼、劉曉原、翟強、李小兵、張曉明,以及國內學者如沈志華、楊奎松、牛軍、章百家、李丹慧等人的研究成果相繼問世,中國在冷戰中的角色與影響越來越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關注。但總的來說,現有研究還是集中在冷戰時期的中國與歐美大國的關系上,對于中國與第三世界的冷戰互動關注較少。受文安立《全球冷戰》的影響,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青年學者關注這一問題,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文安立的學生、哈佛大學杰里米·弗里德曼(Jeremy Friedman)的Shadow Cold War: The Sino-Soviet Competition fo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