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緣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紀念泰戈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10周年
詩人在想象中的上帝面前,通過闡述人神關系、宗教哲學思想,傾訴喜怒哀樂,描繪理想王國,表達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共同愿望,在無數讀者心中激起強烈共鳴。這是《吉檀迦利》受到各國讀者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劉小磊
泰戈爾和他的《吉檀迦利》。
1913年11月13日,瑞典文學院宣布,把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印度詩人泰戈爾。
泰戈爾15日聽到獲獎消息,高興之余,頗感意外。
11月23日,泰戈爾在圣蒂尼克坦芒果園舉行的慶祝會上說:“幾天前,我緣何從國外獲得榮譽,我至今也不太明白。我坐在大海的東海岸,向他(指上帝)呈獻祭品,他在大海的西海岸伸出右手,收下我的祭品。這是我未曾料到的?!?/p>
意外
一年前的1912年3月19日,泰戈爾出訪英國,主要目的是會見英國文學界著名作家,向他們介紹自己的文學創作,了解出版著作的機會和渠道,想通過出版英譯本,獲得他創辦的國際大學所需的一部分經費。
這天早晨,他的行李已送到客輪上,不少親友到加爾各答碼頭送行。不料,泰戈爾因天氣炎熱,突然中暑暈倒,不得不取消英國之行。
“禍兮福之所倚”,假如泰戈爾這天不生病,按計劃空手訪英,他何年何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難以預料了。而這次意外病倒,實際上,為他提供了朝諾貝爾文學獎邁出第一步的機運。
泰戈爾未能如期成行,心里著實懊喪。他回到幽靜的田莊希拉伊達哈養病,坐在帕德瑪號船上著手翻譯詩歌。
短短兩個月時間,他譯了六十余首,仔細抄寫在一個筆記本上。
畫家威廉姆·羅森斯坦(圖左)和泰戈爾。
出訪
1912年5月24日,泰戈爾重又踏上旅途,在客輪上又譯了一些詩歌,加起來總共83首。他把這83首詩編成一本新詩集,取名《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語單詞“獻歌”的音譯。
6月16日,他一抵達倫敦,就去拜訪老朋友、畫家威廉姆·羅森斯坦,在他的客廳,讓他看這83首譯詩。
羅森斯坦讀了,覺得這些詩與西方名作不相上下,就打印幾份,寄給詩人葉芝等幾位作家,想看看他們的反應。
7月7日傍晚,羅森斯坦為泰戈爾舉行家宴。葉芝、歐內斯特·里斯、梅·辛格萊、羅伯特·特雷維林、??怂埂に固靥m韋茲、年輕詩人埃茲拉·龐德等人應邀出席。葉芝讀了泰戈爾的幾首詩。
家宴上,托馬斯·斯圖奇·摩爾對葉芝說,這些詩將為泰戈爾帶來美好前景。
羅森斯坦當時并未意識到,他分發泰戈爾譯作,請文人墨客出席家宴,欣賞泰戈爾譯作,這兩大歷史性舉動,實際上是為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開辟道路。
詩人葉芝。
7月12日,印度協會在特羅克達爾飯店為泰戈爾舉行招待會。英國幾乎所有的著名作家出席。詩人葉芝致歡迎詞:
過去十年中,泰戈爾創作大約一百首抒情詩的散文體譯文,我不知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