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信銀行運營近六年,試驗田為何保持克制策略?

從特殊的監管上看,作為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百信銀行承載著中國銀行業轉型發展和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試驗田的使命。

經濟形勢異常復雜的2023年,在規模增微和撥備覆蓋率提升的前提下,實現不良貸款率下降,幾乎是商業銀行的不可能三角。百信銀行卻打破了常規。

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模式已得到驗證。對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監管,在監管和相關規章層面需要提上日程。

責任編輯:豐雨

一家肩負創新試驗的銀行,低調運營六年之后,最近被媒體高度關注。

中國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中信百信銀行(下文簡稱“百信銀行)躋身“千億銀行俱樂部”:中信銀行于2023年8月24日公布其控股的百信銀行中報顯示,百信銀行總資產1016.55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4.88%;凈利潤4.79億元,較2022年同期上升41.90%;撥備覆蓋率持續提升而不良貸款率則反向下降。

這意味著百信銀行在規模微增而撥備覆蓋率進一步提升的情況下,實現了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和凈利潤的大幅增長。在經濟形勢異常復雜的2023年,在規模微增和撥備覆蓋率提升的前提下,實現不良率下降,幾乎是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不可能三角。百信銀行卻打破了常規。這是百信銀行近六年實施克制經營策略的結果?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度研究百信銀行各年度財報,并將其與同屬于互聯網銀行的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及新網銀行進行縱深對比發現,百信銀行規模確實遠落后于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更有甚者,百信銀行還曾出現過兩個虧損年度,而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一直盈利。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與百信銀行高層進行深度訪談后得知,百信銀行確實一直實施克制的經營策略,但業已提前實現監管和股東的規劃目標。

正式運營近六年之后,在各銀行把金融科技作為主戰場的眼下,承載著中國銀行業轉型發展和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試驗田使命的百信銀行帶來哪些行業性的創新?除了互聯網銀行同賽道競爭外,各傳統銀行也爭相把金融科技和線上業務作為轉型主場,百信銀行有什么焦慮?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發現,百信銀行確實在金融科技上率先實現了不少行業創新,但吸儲能力尚弱,同業負債占比較高;收入結構單一,財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而針對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管理辦法,還處于空白區。

“直銷銀行”的典型特征

較之大家熟悉的傳統銀行,“直銷銀行”有何特殊之處?

“直銷銀行”也稱“互聯網銀行”或“虛擬銀行”,是指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通過計算機、手機、電話和其他電子服務手段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銀行模式。本質上,“直銷銀行”是一場互聯網時代銀行業的渠道變革。

圖|梁淑怡 馮慶超

“直銷銀行”何時出現在中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發現,2013年9月,北京銀行與境外合作伙伴荷蘭ING集團已對外宣稱共同推出直銷銀行服務模式。這是國內第一家推出直銷銀行業務的銀行。至百信銀行成立之際,國內已有超60家銀行對外宣稱推出直銷銀行業務。

但這些傳統銀行的直銷銀行僅作為其特定部門或二級部門運作,是線下網點的補充,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是其典型形式。換言之,這些銀行內設直銷銀行并非獨立法人機構。

直至2014年12月微眾銀行問世,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即直銷銀行才真正成立。但微眾銀行屬于民營企業,監管上是屬地管理,即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分局管轄,并非監管機構認定的獨立法人直銷銀行。

“試驗田”有何獨特性?

較之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等民營互聯網銀行,2017年11月正式開業的百信銀行擁有官方頒發的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牌照。中信銀行、百度和加拿大養老基金分別持股百信銀行65.70%、26.03%和8.27%。其中,中信銀行處于絕對控股地位。百信銀行確屬首例“銀行辦銀行”的試點。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發現,目前獲得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牌照的僅有百信銀行和郵惠萬家銀行兩家,后者于2022年成立,是首家由中國郵儲銀行獨資設立的直銷銀行。 

事實上,原中國銀保監會曾批籌招商拓撲銀行。這是由招商銀行和京東科技旗下網銀商務共同發起設立的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但招商銀行于2022年宣布撤回招商拓撲銀行(籌)開業申請并終止籌備工作。

較之目前的民營互聯網銀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有何特殊監管模式和營運模式?

百信銀行是監管主導的“銀行辦銀行”的首個試點。首先,在監管上,它不同于其它民營互聯網銀行。百信銀行先后由原中國銀監會、中國銀保監會,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直接監管。監管機構對百信銀行的監管參照其母行中信銀行。而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等民營互聯網銀行則歸屬當地金融監管機構管轄。如,微眾銀行由國家金融市場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監管。

從特殊的監管上看,作為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百信銀行承載著中國銀行業轉型發展和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試驗田的使命。

更重要的是,百信銀行自出生那天起即可在全國展業。百信銀行首席戰略官陳龍強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時表示,百信銀行是中國第一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通過融合“金融+互聯網”基因,探索金融科技與未來銀行發展新路徑,承載著中國銀行業轉型發展試驗田的使命。

而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雖然可在全國展業,但仍有所受限。

區別于母行一類的傳統銀行,百信銀行的定位是“數字普惠銀行”。其行長李如東在開業之初表示,將聚焦智能和普惠,構建智能賬戶、智能風控和智能服務等核心能力,主要針對傳統銀行服務薄弱和未觸達的空白領域進行錯位發展。陳龍強也稱,該行定位不會變。在消費金融端,將深化股東協同做大消費信貸規模,并保證質量;還希望抓住產業數字化紅利,突破產業數字金融,用數據而不是靠抵押解決問題。

從基因而言,百信銀行具有“金融”和“互聯網”雙基因,也是全球首個“主流商業銀行+主流互聯網公司”深度融合創新案例。理論上,它兼具銀行的審慎與互聯網的活力。

圖|梁淑怡 馮慶超

因出生即擁有上述特殊基因,百信銀行的創新和突破被外界寄予很高的期待。但近六年之中,百信銀行兩個年度虧損,時至如今總資產剛突破千億。較之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人盡皆知的名氣,百信銀行幾乎可用“低調潛行”形容。

百信銀行實現了監管和股東對它的預期嗎?陳龍強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從最新披露的業績數據可以看出,百信銀行整體保持了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未來三年,百信銀行仍以穩健增長為主,確保資產質量才是關鍵。

經營目標克制VS技術突破

近6年,獨特的身份為百信銀行帶來了異于同業的技術創新和實在的業績嗎?

陳龍強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稱,創新一直是監管鼓勵百信銀行的方向。比如,“開放銀行”模式,百信銀行提供超過3,000個API接口,接入約400個貼近百姓生活的優質場景和平臺,打造“場景+金融”生態體系,與傳統銀行形成差異化互補。

百信銀行還是國內第一家自主掌控、業務全面上云的數字銀行,也是全國第一家基礎設施全面采用分布式云架構的銀行,在探索數智化發展方面,百信銀行也有諸多創新。比如,2023年4月份推出3D數字營業廳“零度空間”等,通過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更好地服務年輕目標客群。在百信銀行超8300萬客戶中,90后占比超半。

技術創新是否帶來了突飛猛進的業績?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對比發現,2022年百信銀行營收達39.68億元,與新網銀行相當,遠低于微眾銀行(353.64億元)和網商銀行(156.85億元)。從增速維度觀察,2018-2022年間,百信銀行營收復合增長率為32.3%,僅次于微眾銀行(37.0%),高于網商銀行(25.8%)和新網銀行(28.5%)。

圖|梁淑怡 馮慶超

凈利潤的波動性是百信銀行一大顯眼之處。百信銀行在2018年和2020年均出現虧損,而虧損現象在其他三家可比銀行中從未出現。在2018-2022年間,微眾銀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37.9%,網商銀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約52.3%。當然其中有微眾銀行基數較高的原因。

至少這兩個年度,百信銀行營收增速未同步帶動凈利增長。

圖|梁淑怡 馮慶超

與其它民營互聯網銀行一樣,百信銀行依賴凈利息收入。在可比行中,百信銀行與新網銀行利息凈收入占比奇高,占比超九成。

圖|梁淑怡 馮慶超

2022年百信銀行凈息差高達4.5%,在可比行中位列第三??鄢?020年后網商銀行因監管等因素剝離消費金融業務造成凈息差下滑之外,國內互聯網銀行凈息差普遍較高,究其原因是其服務個人及小微等高風險客群風險溢價使然。

圖|梁淑怡 馮慶超

盡管百信銀行撥備覆蓋率遠低于微眾銀行,但高于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而百信銀行不良率確實處于低位。更具有反差的是2023年中報:在傳統銀行以撥備回補利潤的普遍情況下,百信銀行在規模微增中同時實現不良率下降和撥備覆蓋率上升。這意味著百信銀行長期克制經營策略奏效,或者與技術創新協同“管好信貸質量”的結果。

圖|梁淑怡 馮慶超

陳龍強也稱,在資本約束和成本投入及競爭壓力下,還是要克制,要有戰略定力。否則,做大規模和多元化經營會出問題??酥撇呗韵?,百信銀行的合規度確實較高。南方周末“牧羊犬平臺”顯示,2020年至今未發現百信銀行被原中國銀保監會和現國家金融市場監管總局處罰的通報。而在黑貓投訴平臺,以關鍵詞搜索,截至目前,百信銀行被投訴累計3751件,遠低于微眾銀行的15105件。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互聯網銀行仍處于快速發展期,收入模式以凈利息收入為主。在政策引導及技術加持下,互聯網銀行貸款流向以普惠小微為主的“長尾客群”。因此,高息差是一種正常的風險補償。隨著同族客群的競爭加劇,高息差未來有下降的可能。

從經營層面看,百信銀行存貸業務已步入上升期,但財富管理業務面臨挑戰。自成立之初,百信銀行就很重視財富管理業務,但成效不大。數據顯示,2022年百信銀行與超過70家財富管理機構合作,為用戶提供產品超千只。

但2022年百信銀行財富管理總規模僅267.29億元,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貢獻不足5%。而微眾銀行實現手續費凈收入93億元,貢獻當期營業收入的26%。

產品期待差異化

既然高度依賴存貸利差收入,百信銀行的貸款產品競爭力如何?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發現,2022年,百信銀行貸款凈額占總資產的74.05%。在可比行中,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貸款凈額占比分別為68.23%、51.73%和71.89%。

2020年11月以來,在互聯網貸款新規等一系列政策影響下,互聯網貸款業務逐漸規范,資產擴張逐步回歸理性。對比發現,近兩年百信銀行與新網銀行依然保持穩定增長,而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增速下滑。

圖|梁淑怡 馮慶超

百信銀行貸款產品主要有三種:“好會花”“百興貸”“百車貸”,各自針對不同客群。其中,“好會花”針對年輕個人用戶;“百興貸”是針對小微企業專屬貸款,共有8款不同類型產品;“百車貸”既針對個人用戶又針對企業用戶。

圖|梁淑怡 馮慶超

個人貸款方面,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實測發現可通過“百信銀行App”與“好會花”微信公眾號、“百信銀行AIBANK”微信公眾號申請,最高可借20萬,利息區間在4.86%-24%,新客可享受利息折扣券、7天、21天、30天免息券和微信立減金等優惠活動。此外,在還款設置上,實測發現在“好會花”微信公眾號、“百信銀行AIBANK”微信公眾號中均有其他渠道還款入口。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進一步將上述產品與微眾銀行“微粒貸”和新網銀行“好人貸”對比發現,三款產品在授信額度、計息方式和審批速度等方面并無明顯差異?!昂萌速J”雖然頁面顯示最高額度可達100萬,但超過20萬需要與客服聯系審核。

區別在于利息優惠活動?!昂脮ā毙驴涂梢韵硎馨苏蹆灮?,并贈送免息券和微信立減金,“微粒貸”新客可直接享受五折優惠,而“好人貸”并未發現有優惠活動。

圖|梁淑怡 馮慶超

百信銀行“百興貸”則是針對小微企業專屬貸款。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實測發現,在百信銀行“百興貸”App中共有“訂貨貸”“供貨貸”“銀稅貸”“北京市創業擔保貸”“養殖貸”“百商貸”“科創貸”和“物流E貸”八款產品,但能直接申請的僅有訂貨貸、銀稅貸、科創貸,且需跳轉至“百信銀行百興貸”微信公眾號才能操作,其余五款產品需要受邀資格才能申請。

從整體發展趨勢看,數字化普惠業務不僅成為互聯網銀行的核心戰場,也是傳統銀行目前努力的方向,還是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核心。盡管市場還有較大空間,但產品差異化競爭才是取勝關鍵。百信銀行產品差別化的挑戰在加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短期來看,互聯網貸款新規過渡期已過,互聯網貸款業務進入“以銀行為主”的規范發展期。百信銀行一方面需要在自營渠道建設和場景營銷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創新;另一方面,尚需以用戶為中心,優化用戶貸款體驗,提高用戶忠誠度。

高占比的同業負債模式

信貸擴張離不開負債,銀行是高杠桿的行業,負債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主要大型銀行最近主動降息壓低負債成本時,互聯網銀行依然以較高的利率吸儲。受限于“二類賬戶”,互聯網銀行吸儲能力難與傳統銀行相比,同業負債占比普遍較高。與此同時,互聯網銀行存款利率受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約束難以自主定價。

百信銀行同業負債占比遠超可同比的互聯網銀行,其中同業存放占比超50%。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注意到,在微眾銀行成立早期,其同業負債占比更高。2016年財報顯示,微眾銀行吸收存款僅占7%,而同業負債高達85%。其中,同業存放占比達78%。但其近年同業負債占比已大幅下降。

圖|梁淑怡 馮慶超

陳龍強對此稱,一是同業拆借,有中信銀行,還有國有大行及其他股份制行。二是交易結算的存款。這部分相當于一般性存款,還包括股東的一些存款;三是零售存款,主要是百信銀行App中標準存款、通知存款和大額存單產品。

大額存單成為百信銀行吸引客戶的手段之一。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實測發現,當前市面上流通的大額存單主要有3年期大額存單和5年期大額存單兩種,起存金額基本都是20萬,并可再次轉讓。在利率上,百信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具備一定吸引力。

圖|梁淑怡 馮慶超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在流動性充裕時,同業業務具有較大優勢。短期來看,國內經濟面臨“需求不足”等難題,“逆周期”調控下,貨幣政策相對寬松。

但長期看,同業業務蘊含著資金空轉、期限錯配、層層嵌套等潛在風險點。從監管角度看,對于同業業務的規范管理從未松懈。2014年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簡稱“127號文”),明確要求“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促使商業銀行同業負債逐步回歸流行性調節的本源。而修訂后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涉及對同業業務的進一步規范。

高息負債、高息貸款,正是直銷銀行的商業模式之一。但吸儲低息資金、管控負債成本依然是各銀行的競爭力體現。尤其是在貨幣政策相對緊縮期間,同業負債模式能否支撐可持續發展仍然存疑。

期待精準監管

從海外互聯網銀行發展歷史看,差異性和協同性是成功關鍵。

無論是早期的直銷銀行,當紅的互聯網銀行,還是新興的挑戰者銀行,“差異化”策略似乎總能奏效,但又各有各的不同。

以英國為例,大部分挑戰者銀行都獲得了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頒發的銀行牌照,如Monzo、Starling和Atom等多家數字銀行。它們的運營模式被稱為BaaP(Banking-as-a-platform)。

與英國不同,美國并不發放專屬的數字銀行牌照。本質上,美國的挑戰者銀行是運營銀行業務的科技企業,因此其必須與具有銀行牌照的傳統銀行合作才能開展業務。這種運營模式被稱作Baas(Banking-as-a-service)。

圖|梁淑怡 馮慶超

實際上,這兩種模式在國內都有影子。前者以百信銀行等互聯網銀行為代表,后者類似國內互聯網小貸公司。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潘功勝曾說過,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并未改變金融的風險屬性,其與網絡和科技相伴生的技術、數據、信息安全等風險反而突出。

由此可見,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為體,科技為用?;ヂ摼W銀行差異化策略能否奏效,與不同國家發展階段和監管環境密不可分。南方周末新金融中心研究員通過研究和橫向對比發現,國內外互聯網銀行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存在差異:發展環境不同、息差不同、資產負債管理策略不同和風控側重點不同。

圖|梁淑怡 馮慶超

從戰略角度而言,差異化策略適用于競爭期,此時市場供大于求,個性化需求興起,因而存在細分市場機會。

百信銀行陳龍強亦表示,國內銀行在金融科技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在移動支付、消費金融、數字人民幣等領域。海外銀行目前創新點集中在Web 3、虛擬貨幣等方向,借鑒意義不大。此外,國內外數據管理辦法存在差異,像歐洲、美國管理都非常嚴,不太具備可對標性。

既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承擔著中國銀行業轉型發展和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試驗田的使命,監管和試點銀行兩方都應立足于在創新中穩健前行?;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百信銀行和其它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應加強產品創新。充分利用監管和股東給予的空間,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消費金融和產業金融等推出創新性產品;

其次,應深化模式創新。深入探索“主動性負債”負債管理模式,利用強大風控能力,走差異化路線;再次,突破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時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得到一定緩解,但“融資貴”仍然存在。從業界實踐看,銀稅貸、票據貸和工商貸等,依然是抵押貸邏輯?;诖髷祿夹g的信用貸仍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向上走得更穩更遠。

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模式已得到驗證,但在監管序列中并無單獨序列。在未來條件成熟時,期待有專門針對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管理辦法出臺。此外,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打開獨立法人銀行利率市場化空間,不受制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約束。在特殊的沙箱監管模式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為中國銀行業轉型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新路。

(助理研究員劉偉釗對此文亦有貢獻。)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