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國人盛此風
背負歷史感前行。讀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文章,個人有了很大發展,仍在追問:“難道這就算真的不虛度此生了嗎?”“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責任編輯:劉小磊
國風先生72萬字的《文心夜耕》讀來十分不輕松,卻叫人難以舍下。在信息時代“立言”,難在不被洪流淹沒,難在讓人拿起便放不下,難在“父親讀過兒子還會要讀”,更難在令歷史老人因走了彎路不得不回頭與之神交?!段男囊垢肪褪且槐具@樣的好書。它勝在既博且精,絕不投機,兼具自傳與學術、歷史與現實的指向功能。是心路,是學路,給人超越人生和學林的啟示。
像種田那樣讀書。怎樣讀書,是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長者們想告訴子女的道理,是所有求知者在求知的問題,是無數先賢智者想說明白的事情。但對于懵懂的孩子,無論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有效的秘訣,都顯得過于抽象。作者從小生長在農村,先跟著大人學干農活,到了上學的年齡,便白天上學,放學后和節假日照樣干農活,耕地、鋤草、播種、收割無一不干。種田給讀書帶來什么影響呢?他的體會是:讀書和種田一樣,學過的每一個字就像在田里播下的一粒粒種子牢牢記在心里;寫作業就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