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之路|企業如何成為雙碳行動領跑者
2023南方周末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正式啟動。
氣候危機迫在眉睫,其對人類社會的沖擊愈發顯著。企業作為商業社會的中堅力量,如何在這場綠色變革中成為雙碳領跑者?又該如何解鎖綠色低碳轉型的路徑與方法?
氣候威脅:行動已刻不容緩
氣候變化的威脅已無法忽視。2023年7月創造了全球有記錄以來的“最熱月”、中國華北地區多地極端降雨突破歷史最高值……頻發的極端氣候事件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前所未有的沖擊?!?023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自然災害與極端天氣、氣候變化緩釋失敗已經成為兩年內面臨的最主要風險。
以最大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低碳轉型已經刻不容緩。過去一年,中國在推進雙碳建設方面進展迅速:
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在《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指導思想下,“1+N”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實施方案及相關支撐保障方案陸續出臺;
標準化體系加快推進,2022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發布了《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雙碳標準計量體系基本建立,為雙碳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保障與支撐;
市場機制初步建立,截至2023年7月,全國碳市場已正式運行兩年,市場規范基本完善,交易總額超110億元,碳市場參與行業擴容也正在加緊研究制定中,市場參與主體有望進一步豐富,激發市場活力;
管理路徑更加明確: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有計劃、分步驟地推動制度轉變的工作安排和實施路徑。
同時,雙碳議題也不斷在全球范圍內發酵、延伸。隨著《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在2023年8月正式生效,以及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在2023年10月過渡期的開始,國內高碳產品的出口將面臨更加嚴格的限制。
企業雙碳行動:進展與差距
雙碳問題已超越環境范疇,涵蓋經濟可持續性、產業發展、全球治理、國際貿易等多個領域,正在引發全社會價值觀和發展觀的深刻變革。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也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在這場社會變革中,企業的行動至關重要。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在2022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中發現,企業雙碳行動仍在起步階段。高達75%的調研企業開始重視雙碳承諾、雙碳傳播,但綠色低碳轉型力度、雙碳投入、低碳轉型成效等方面明顯落后,缺乏明確的減碳規劃。特別是在價值鏈減排方面,超六成企業未披露價值鏈(范圍三)碳排放、僅有31%的企業目標設定考慮到價值鏈。
尋找“碳”路先鋒
企業如何成為雙碳行動的領跑者?作為新型媒體智庫,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站在雙碳變革前沿,不僅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專業研究成果,而且致力于促進多方探討、引導社會價值關切,共同構建應對氣候危機的命運共同體。
2021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碳中和專業委員會”,推出了聚焦企業雙碳行動的系列研究成果,包括《企業碳中和管理手冊(1.0版)》《企業科學傳播“雙碳行動”指導手冊(1.0版)》和《零碳社區建設與評價指南》團體標準,有效幫助企業解決碳中和管理和傳播過程中面臨的難題。
為進一步研究、復制和推廣各企業全生命周期低碳發展的路徑和模式,2022年9月,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開發了雙碳行動力模型,是國內首個從企業行動角度出發的系統、多維、量化的雙碳評價體系。并基于該評價體系,面向已開展雙碳行動的中國企業進行雙碳行動力綜合研究與評估,最終形成可以縱覽中國企業雙碳行動進程的《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榜(100強)》和《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觀察報告》。
2021年開始,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連續兩年征集了30家在華企業的減碳實踐優秀案例,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碳路”可持續企業雙碳行動》系列案例集,為企業成為雙碳領跑者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行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終鑰匙??茖W雙碳行動,更能有力有效有序地應對氣候變化。2023南方周末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現正式開啟,誠邀企業參與!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我們期待與企業共同深化對雙碳問題的理解,挖掘最佳實踐,促進對雙碳行動的探討。
本年度,我們基于企業實踐進展與外部環境變化持續優化雙碳行動力模型及指標體系,通過領導力、減排力、創新力、協調力多個維度來分解企業雙碳行動力,下設40余項指標。我們特別側重企業雙碳規劃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雙碳行動量化績效提升、價值鏈減排效果等方面的考察,以更為準確地評價中國企業雙碳行動表現,產出更具參考意義的行業觀察,為構筑綠色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