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與魔鬼談判
為了結束人類戰爭,他如浮士德一般,與魔鬼做交易,盜取了宙斯的雷電之火;當他還想像浮士德一樣企圖跟魔鬼重新談判交易條件時——他遭到了拒絕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杭州
責任編輯:周建平
“真是個傻瓜”
1954年初一個周六的中午,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停車場里,羅伯特·奧本海默遇到了老同事愛因斯坦。
兩人交談了一會。愛因斯坦直率地說奧本海默很愚蠢,他應該立刻從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辭職,而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場政治迫害的受害者——他已經為這個國家做了很大的貢獻,如果這是美國給他的回報,他應該立刻轉身而去。
“愛因斯坦不能理解?!眾W本海默回到車上,平靜里帶著一絲苦楚對他的秘書說。
愛因斯坦走回大樓的辦公室,朝著奧本海默的方向點點頭,對他的助手說:“真是個傻瓜?!?/p>
這個“傻瓜”正在為一場精心針對他的忠誠審判做辯護準備——他是不是“他們”所說的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的“危險分子”?他還有資格為這個國家效力嗎?作為美國曾經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他能否證明自己的忠誠,為這個國家的軍事、外交、核能發展繼續提供專業的意見?
事實上,這位家喻戶曉的美國“原子彈之父”不清楚自己還有多少強大而危險的敵人。
是的,愛因斯坦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他的痛苦源頭。他們彼此欣賞,又有些互相輕視,公開評價對方時總是那么微妙、有所保留。
一次,奧本海默開車送愛因斯坦回家。老人說了一句:“一旦一個人受命去做一些看似合理的事,在那以后,生活就變得不同了?!?/p>
奧本海默明白這句話的分量。那么,上帝擲骰子嗎?
孩童時期的奧本海默與父親
預測他的成功,有點像賭博
1904年4月22日,羅伯特·奧本海默出生于紐約一個猶太裔富商家庭。他的父母很早就意識到:他們的長子是個天才。他們精心呵護著他,總是優先考慮他的需要。1922年,奧本海默進入哈佛大學學習。他一度選擇化學專業,接著又被熱動力學和統計力學吸引,為此申請了物理專業的研究生,以便可以上更高階的物理學課程。
在哈佛,他僅用三年時間就以全A的成績修完本科課程。當時,物理學的前沿陣地在歐洲。從哈佛畢業后,他渴望到歐洲繼續探索自己和物理學未來的可能性。
奧本海默在哈佛時的導師、諾貝爾獎得主鉑西·布里奇曼在給他寫的推薦信里這樣評價:他“具有完美的領會能力”,“頭腦更善于分析而不是物理操作,他不適合在實驗室里操作”。繼而總結:“猜測奧本海默未來能否獲得成功有點像賭博,但是如果他成功了,那將會是非凡的成功?!?/p>
1920年代的歐洲,物理學正在經歷一輪新的大革命。以玻爾、海森堡為代表的一些杰出物理學家正在創建一門新的物理學——量子力學理論。它將取代牛頓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用于解釋原子、質子、電子這些微觀世界里粒子的規律。
在英國劍橋大學,奧本海默卻經歷了一段嚴重的精神危機。實驗室工作帶來的持續挫敗感讓他的抑郁癥發作了,朋友們看到他經常躺在地板上,呻吟著打滾。這也伴隨著他友誼和情感上的受挫感。
最終導致了1925年秋的毒蘋果事件——在抑郁和強烈嫉妒的驅使下,奧本海默將從實驗室拿的氰化物注入了一個蘋果,然后放在了他的指導老師布萊克特的桌子上。
幸運的是,布萊克特沒有吃這個毒蘋果。兩個月后,他向老師承認自己下了毒。最終劍橋大學行政部得知這件事。在老奧本海默的百般努力下,學校最終同意不提起刑事訴訟,奧本海默被給予留校察看的處分,并前往倫敦接受精神病專家的定期治療。到1926年春,他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療,情況始終沒有好轉,他和治療他的醫生關系也很惡劣。
1926年3月,奧本海默和幾個朋友結伴去法國科西嘉島旅行。在島上,他似乎經歷了一次帶著神秘主義色彩的精神頓悟。10天后,他以一種更為平和輕松的狀態回到了劍橋。他最終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也不適合做一名實驗物理學家的現實,并迷上了當時最熱門的量子力學。
1926年夏末,一個更成熟、情緒更穩定的奧本海默離開劍橋,來到歐洲理論物理的中心——德國哥廷根大學。他趕在“理論物理大革命”結束前來到這里,發現自己置身于一群世界上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中間,包括系主任波恩、詹姆斯·弗蘭克、保羅·迪拉克等,其中的許多人已是或將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量子力學當時被稱為“男孩子的物理學”,是一門屬于年輕人的科學。1926年,海森堡、迪拉克24歲,泡利26歲,喬丹23歲。幾年后,等奧本海默回到美國,在普林斯頓第一次見到愛因斯坦,這個狂妄的年輕人在寫給弟弟弗蘭克的信上說“愛因斯坦是個瘋子”——因為愛因斯坦固執地拒絕這一新物理學,所以這些年輕人認為屬于愛因斯坦的時代已經終結了。
1927年春天,奧本海默提交了他的博士論文,核心內容是一種對氫原子和X射線光電效應進行計算的復雜方法。5月,他以優秀成績通過博士答辯。一年后,他在相關領域又發表了第一篇描述量子力學中“打隧道”現象的論文。這兩篇論文都是令人驚嘆的成果。
1927年,奧本海默還與導師波恩合作撰寫了論文《關于分子的量子論》,這篇論文為高能物理此后70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歐洲,奧本海默找到了讓自己的才華和天賦得以施展的領域,取得了真正的第一次成功,他后來評價作為科學家的人生,“就像在隧道里爬山一樣,你根本不知道是否會爬出隧道?!?/p>
奧本海默向愛因斯坦學習
量子力學在左,東方哲學在右
1927年,當23歲的奧本海默坐船從利物浦回到紐約時,他已經是量子物理學領域里的一顆新星了。兩所歐洲大學、十所美國大學都為他提供了教職。最終,他選擇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學院之間輪流執教。
其間,他回歐洲待了一年,先后師從荷蘭物理學家埃倫費特、只比他大四歲的“神童”泡利,在他們的指導下研究最前沿的物理學。從1926到1929年間,奧本海默發表了16篇論文,成為一名享有國際聲譽的理論物理學家。這一回,他趕上了量子理論的第二次浪潮。他是第一個掌握了連續體波動函數性質的科學家。
在未來數十年,這些抽象、晦澀的理論將深刻地影響人類世界,帶來個人電腦、基因工程、激光技術,以及引發巨大社會后果和爭議的原子能。
在物理學理論之外,奧本海默被古老的東方哲學和語言吸引。他學習梵文,并很快讀懂了《薄伽梵歌》?!侗≠よ蟾琛肥怯《辱笪氖吩姟赌υX婆羅多》中的一部宗教哲學詩,它采用了毗濕奴神的化身奎師那和人類英雄阿周那王子之間的對話形式。當神與人類進行殊死對決時,阿周那王子拒絕參加反對自己朋友和親人的戰爭。而奎師那卻告訴他:從本質上講,作為一名戰士就必須履行戰斗和殺敵的使命。
《薄伽梵歌》代表的東方哲學強調因果報應和世俗責任,這為奧本海默接受未來的磨難提供了一種獲得心靈寧靜的答案:接受使命,承擔責任,自我約束,然后坦然面對結果。
1954年7月,奧本海默(左)與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萊斯利·格羅夫斯在原子彈測試現場
政治、愛人和物理學
在伯克利,奧本海默用10年時間建立起美國首屈一指的理論物理研究中心。這也是他個人學術的高產期,其研究范圍涵蓋了從基本粒子、核物理、量子電動力學到天體物理、宇宙射線等眾多領域,有不少頗具原創性的論文問世。
在朋友和同事中,奧本海默知識廣博到令人畏懼,但他對政治和時事漠不關心,1929年著名的大股災發生好幾個月后,他才把它當作新聞跟別人提起。但當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臺,政治開始闖入他的生活。當時,德國很多猶太裔物理學家在納粹迫害之下逃亡美國,他拿出自己的工資來參與資助項目。
1936年,32歲的奧本海默遇到他一生的至愛——美麗、敏銳的22歲斯坦福醫學院學生簡·塔特洛克。
簡是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