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塌房:一名“收割大量中老年粉絲”網紅的起伏與追問
直視鏡頭,對口型唱歌,配上羞澀捂嘴笑、挑眉、撩頭發等小動作,仿佛跟手機之外的觀眾深情對話……有著“中老年粉絲收割機”之稱的千萬粉絲網紅“秀才”,突然被封號。
網紅“秀才”是如何走下頂流的?9月4日,南都、N視頻記者從亳州市稅務局獲悉,確有“秀才”涉嫌稅收違法行為的舉報,“具體情況還需要核實,正在調查中?!庇凶苑Q是“秀才”同學、創業支持者的張女士告訴南都、N視頻記者,她于2020年底至2021年期間擔任“秀才”直播間的管理,早已發現“秀才”翻車跡象。
“秀才”被封號之后,其背后巨大粉絲群體的高度黏性進一步引發討論。有傳播學專家向南都、N視頻記者表示,銀發族的網絡素養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相比于未成年人信息網絡保護和上網行為規范,老年人網絡信息保護和行為規范引導是缺失的?!?/p>
網紅“秀才”。
頂流之路
“‘秀才’終于‘中舉’了?!本W紅主播“秀才”被舉報封號之后,有網友如是感慨。
“秀才”其人39歲,姓徐,粉絲相傳他的全名是“徐秀賢”,不知真偽。2020年7月,他發布了一條視頻自報家門:“我老家省是安徽,市是亳州,縣是蒙城,鎮是漆園……”雖然具體位置欠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確生活在蒙城,一個手機普及度很高,且網紅輩出的地方。
2020年下半年,初出茅廬的“秀才”,憑借一套“擺姿勢、假唱歌”的組合拳迅速走紅,集納了百萬粉絲。此后,通過平臺的推薦機制,更多外地用戶也逐漸知道了他,共同捧出了一位“千萬級”的大網紅。
直到被封號前,“秀才”賬號日常更新的“段子”已發展出標準化格式,場景、“人設”的細節又不斷變化:時而走在風光優美的鄉間小道上,采一棵狗尾巴草含在嘴里,或者隨手掐一茬油菜花,凸顯“接地氣”的生活情趣;時而置身鄉村宅院,取景框中精妙地有車有樓,像事業有成的創業才俊。
有時他穿成套的西裝西褲,腰系銀扣黑色皮帶,外搭長款風衣,玩轉“廳局風”;有時則身穿工服,胸口用紅線繡著蘇州某企業,乍一看像是管技術的工程師。他有一頭茂密的短發,常常向后梳成精致的“三七分”;偶爾也嘗試濕發造型,將手中的保溫杯換成罐裝啤酒,深夜獨倚欄桿,像個受傷失意之人。
“秀才”賬號作品。
“秀才”視頻作品的主要內容,一般是直視鏡頭,對口型唱歌,配上羞澀捂嘴笑、挑眉、撩頭發等小動作,仿佛跟手機之外的觀眾深情對話。無論是他選用的背景音樂,還是視頻下方的文案,多半都是情情愛愛、人生之苦。
“妹妹像三月桃花開,哥哥真心把你來愛?!薄罢驹谙嗨嫉亩煽?,眼淚止不住地流!”“人生啊,能不能放過我這一次!”“人心難測,真心難賭,這輩子還要下多少賭注?”總之,正如其賬號曾經的背景圖片所言,“一段文字一首音樂觸及到你,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在年輕人看來十分“油膩”的表演,就這樣迅速篩選并深深鎖定了他的受眾群體,“秀才”也因此被網友稱為“中老年粉絲收割機”。
點進其“真愛粉”們的主頁,多半是40歲以上的女性。從年齡來看,她們一定不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可實際上,她們以極高的頻率使用網絡和各種創作工具。
有的粉絲會把“秀才”的視頻轉存到自己主頁,并在相對私域的評論區留下“自言自語”式的點評:“萬里挑一的帥男”“好有男人風范”“完美男神”“看了就是養眼”“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還有粉絲會用自拍或年輕時滿意的照片,結合一些AI制作工具,發布換臉跳舞視頻、與“秀才”的虛擬同框視頻,迎來互關姐妹們的“愛心”與“玫瑰”。
同時也有一部分“姐姐粉”“媽媽粉”,她們會夸贊“秀才”的妻子漂亮、賢惠。對其而言,手機里光鮮亮麗、陽光自信的“秀弟”,更像一種美好的寄托。
“秀才”讓中老年粉絲“泥足深陷”的能力,逐漸引來了年輕人的關注。
南都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前后,帶著幾分好奇、幾分取樂的心態,再加上幾分深藏的正義感,Z世代網友們開始呼朋喚友、成群結隊地進入“秀才”的評論區和直播間。
他們互稱“串子”,反串的串,起哄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并夸張地扮演秀才的“狂熱粉”,偽裝手段包括修改昵稱、頭像,學習一種樸實而坦蕩的“示愛語言”。
有參與制作秀才的“綠幕摳像視頻”,以便普通網友直接進行二次創作的博主,向南都記者坦言:“對于他(‘秀才’)這個人,我真的知之甚少,也不感興趣?!彼援a出這些素材,只是為了實現自己腦中的想法而已。
“‘秀才’被封了,這事算是過去了??赡芩娴闹皇潜贿x中的鬼畜素材之一吧?!边@位年輕博主說道。
跌落神壇
9月2日,“秀才”被封號,此時距離他成為新晉頂流僅一個多月。
短視頻平臺信息顯示,由于違反平臺社區自律公約的相關規定,該賬號已被封禁。該賬號IP屬地為安徽,粉絲數量超過1200萬,作品獲贊超過2億。
“秀才”賬號當前狀態。
“秀才”賬號被封禁后,南都記者獲取了一份檢舉稅收違法行為受理回執。該回執寫明,2023年8月15日對徐某某(網名“秀才”)涉嫌稅收違法行為的檢舉,國家稅務總局亳州市稅務局稽查局于當日決定受理。
4日,南都記者就此致電亳州市稅務局,其工作人員表示,確有“秀才”涉嫌稅收違法行為的舉報,該局也關注到了相關報道和議論,“具體情況還需要核實,正在調查中,現在受理辦理情況不屬于公開事項,如果有公開事項會第一時間發布?!?/p>
“這兩天我媽心情郁悶,沒怎么理人?!崩钆扛嬖V南都記者,她的母親是“秀才”粉絲。
李女士稱,今年8月中旬,她偶然發現母親在看“秀才”直播,并打賞了禮物,“我問她送了多少禮物,她說沒多少,幾百塊錢。但我不信?!甭撓氲角岸螘r間,本有存款的母親總說自己“沒錢了”,還一反常態地主動找她要錢,李女士估計母親打賞的金額應該有幾萬元。
“我媽覺得看起來賞心悅目,圖開心?!崩钆肯蚰隙加浾弑硎?,在此之前,自己完全不認識“秀才”,“還好被封號了。但我聽說又出來一個很像‘秀才’的網紅,希望我媽不要刷到他?!?/p>
迪迪(化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說,她的奶奶從2021年開始看“秀才”的短視頻。當時,奶奶正處于肝癌晚期,在醫院接受治療?!八刻旌芴?,吃不進去東西。消遣方式就是刷短視頻,我每天都會陪她一起看‘秀才’?!?/p>
奶奶喜歡“秀才”這件事情,只有迪迪和姐姐知道?!八豢匆曨l,不太會玩,所以沒有點贊、評論、送禮物?!痹诘系峡磥?,“秀才”是奶奶癌癥晚期的一個心理寄托,“她什么也干不了,看‘秀才’可能會緩解一點病痛?!?/p>
據迪迪描述,奶奶特別“看臉”,年輕時有很多人追求,最后她選擇了爺爺,因為“長得帥”。當時迪迪找了一個男朋友,奶奶還有些嫌棄,告訴她:“你至少應該找一個秀才這么帥的?!?/p>
“完全沒想到他會被封號”,迪迪告訴南都記者,自從奶奶病逝后,她再未關注過“秀才”。
如何解釋這位“中老年粉絲收割機”的強大魅力?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系主任、副教授曹博林向南都記者介紹,有一個概念叫“準社會交往”效應,描述的是受眾將大眾傳媒中的人物當作真實人物做出反應,并與之形成一種類似在面對面的交往中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
她表示,有的中老年人,甚至未必意識到短視頻是“一對多”的傳播方式,每天看“秀才”,就會自然地覺得他是自己的“老熟人”。
“塌房”預兆
“秀才”塌房,并不是沒有預兆。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其賬號被封禁前,已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帖質疑其行為,包括直播喊話“要醫藥費”、PK輸了怪粉絲“不給力、窮”等。
還有更極端的“追星”案例,陸續見諸報道,引發熱議。今年春天,62歲的辛女士從北京趕赴安徽,稱自己被“秀才”哄騙,一個半月內,就打賞了價值50多萬元的禮物,現在想要討回。5月下旬,又有一名70多歲的吉林老太太獨自來到蒙城,執意要見“秀才”,最后是由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把她送上了返程高鐵。
70多歲老太太從吉林到蒙城找“秀才”。
9月5日,自稱是“秀才”初中同學的張女士告訴南都記者,她曾大力扶持“秀才”的賬號發展,但現在已被“秀才”拉黑刪除。
據張女士回憶,2020年“五一”期間,多年未聯系的“秀才”主動找到她,向她哭訴自己過得不好,家中經濟困難,張女士出于老同學的情誼,表示愿意支持“秀才”創業,為他做幕后策劃,并提供經濟支持。
同年7月,在張女士的建議下,“秀才”結束了在蘇州某工廠的工作,回到老家蒙城縣開始拍攝農村題材的短視頻,“他早期視頻里就是一個普通農民形象,下地干活掰玉米,后來才開始西裝革履?!?/p>
據張女士介紹,“秀才”賬號并沒有MCN機構的扶持,“是被短視頻平臺的大數據捕捉到了,然后推薦給那些老太太跟他合拍,就這樣火了?!?/p>
“他正式開始直播是在2020年9月,直播第二個月就掙了6萬塊,第三個月掙了18萬。一個月賺的比原來打工一年賺的還多?!睆埮糠Q,自2020年底至2021年,她一直是“秀才”直播間的管理,同時也發現了“秀才”翻車的跡象。
“他會在下播后主動聯系粉絲,經常聊到凌晨三四點”,張女士告訴南都記者,“有粉絲給他打賞了很多錢,后來發現自己被騙了,找他還錢。還有六七十歲的老太太跑到他老家那邊找他,他避而不見。我一直在提醒他不要誘導粉絲打賞,但是根本沒用?!?/p>
張女士印象中的“秀才”,“很懂女人,會打苦情牌,會在直播間跟粉絲哭,因為哭了禮物就多?!?/p>
“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很空虛,一個大主播主動關心自己,老年人的內心獲得了滿足,就會給主播打賞?!睆埮空f,針對這類情況,平臺很難監管,主要依靠主播自身職業素養和思想品德。
對此,曹博林表示,銀發族的網絡素養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F在,大量老年人沉溺于短視頻平臺中,這些平臺的算法邏輯很能抓住老年人的心理,讓他們深入其中難以自拔。
據曹博林分析,一方面,老年人因為孤獨和網絡素養不高,長時間沉迷帶來了老年人網絡成癮問題;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數字時代的移民,不了解當前網絡內容生產和傳播的流量邏輯等,也幾乎沒有受到網絡素養相關的培訓和引導,這使得他們有時候難以區分信息真假,甚至難以分清現實和虛構,會帶來不少認知扭曲和情感困境。
誰的“繭房”
“秀才”跌落“神壇”,引發公眾對于如何維護網絡空間有序發展的思考。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南都記者,首先從“秀才”的行為來看,他違反了《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的相關規定。其表示,“利用短視頻、直播,甚至私信的方式誘導別人打賞,還說要別人交出醫藥費,這本身就有問題?!?/p>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羅昕認為,“秀才”視頻秀的不是“真才”,更多是一種賣弄、做作,通過簡單、直接的一套視覺符號給受眾一種持續穩定的視覺刺激,從而形成一種易記易復制移植的情感連接模式。
2022年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聯合發布《網絡主播行為規范》。其中第六條規定,網絡主播應當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自覺擯棄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亂象、拜金主義等不良現象,自覺抵制違反法律法規、有損網絡文明、有悖網絡道德、有害網絡和諧的行為。
當前,“秀才”賬號已被封禁。但南都記者檢索發現,短視頻平臺上仍然有假借“秀才”名義賣貨的賬號,此類賬號將“秀才”以往的素材和貨品剪接在一起,營造出“秀才”帶貨的假象。在評論區,許多“秀才”粉絲還未辨別出真假,紛紛點贊表示要“照顧弟弟的生意”。
9月6日,“秀才粉絲 信息繭房”的話題登上熱搜。朱巍對此表示,“如果只是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或者某一方的觀點,就非常有可能造成信息繭房?!?/p>
羅昕向南都記者分析,平臺的算法推薦是最基本的底層邏輯,算法推薦與流量收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平臺與網紅在流量邏輯驅動下更多形成一種共謀關系,平臺通過引流、分成等方式實現對網紅的收編。算法推薦機理主要與關鍵詞呈現的大數據有關,詞頻越大越容易被算法識別推薦,從而形成信息繭房效應。
“秀才”粉絲的“泥足深陷”,讓網絡社區有別于Z世代等年輕受眾的另一群體受到關注,他們獨特的偏好與需求引發思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40歲及以上的網民群體占比為47.5%,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21年12月的26.8%提升至30.8%,互聯網進一步向中老年群體滲透。
羅昕告訴南都記者,相比于未成年人信息網絡保護和上網行為規范,老年人網絡信息保護和行為規范引導是缺失的。老年人上網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社會治理體系,有關部門可適當推出有關老年人信息網絡保護和上網行為規范的政策法規。同時還需要家庭成員、社區、學校、社工等各方協同努力,為老年人提供一個更包容、無障礙的網絡生態環境。
無論是兩年前的“假靳東”事件,還是此次的“秀才”事件,都足以說明,網絡空間的規范化發展必須重視更多年齡群體的參與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