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官為何鐘情“第三種權力”
石宗源說:光靠官方說的人們不信,但媒體一說就信;吳建民說,讓歐洲人看新華社的電視臺,就得讓新聞內容有可信度。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三十年改革開放,讓中國社會日漸透明,媒體的公共信息平臺和公共論壇角色凸顯,逐漸成為馬克思150多年前描述的管理機構和被管理者之間的 “第三個因素”和“第三種權力”。對于資深媒體人和學者來說,這些其實早已是常識。
如果說這種常識幾年前還限于知識界的話,那么今年“兩會”帶來的一個驚喜是:包括省級“一把手”在內的部分重量級官員對媒體公信力給予了比舊式宣傳更高的評價和期待。而根據傳統印象,他們本應經常對“第三種權力”進行“圍追堵截”的。
去年,貴州發生“甕安事件”,由于信息從封閉走向透明并由省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