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烈文與趙朗甫交惡考

趙烈文將“朗甫叔”的“叔”字劃掉,顯然是怪趙朗甫花言巧語欺騙了自己,企圖讓他冒著名譽受損的危險,去給死有余辜的何桂清出具證明材料。在趙烈文心目中,趙朗甫的人設由此完全崩塌,也就自然而然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曾國藩核心幕僚趙烈文的《能靜居日記》,經常提到一個叫“朗甫叔”或“朗叔”的人,而且前面有時前面還加上一個“家”字,讓人覺得很親切,很受趙烈文尊敬。查了相關資料,才知道朗甫名叫趙曾向,字朗甫,常州人,是趙翼曾孫,咸豐二年(1852)考取二甲進士后,錄用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散館,授編修。咸豐七年(1857),趙朗甫回家丁憂,在兩江總督何桂清幕府襄助軍務,曾舉辦常州團練和協辦江南團練。同治初年,趙朗甫返京任職,后來官至浙江金華知府,賞加鹽運使銜。

《能靜居日記》咸豐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條。

然而我們讀咸豐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七日的《能靜居日記》,趙烈文卻把原來寫下的“家朗甫叔”的“叔”字劃掉了,而且此后“朗甫”后面難得一見“叔”字,有時即使下意識寫下了,多半也被劃掉。至于前面的“家”字,后來除有一次需要代替“趙”字而寫為“家朗甫”,再也沒有出現過。到最后,趙朗甫干脆從《能靜居日記》中消失了許多年。

產生裂痕的原因

出現這種異常情況,當然不是他倆的輩分發生了改變,而是關系出現了裂痕。原因雖不見公開說明,但接下來看了四月二十八日的日記,不難窺見蛛絲馬跡。

這天的日記原文是:

遂到朗甫(“甫”原為“叔”)、佛持(丁承壽)處,同謁前督(原兩江總督)何桂清,以常鄉(常州家鄉)難民粥賑費匱,朗甫自佹(通‘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