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外來者”:陳哲藝的十年導演之路
“我已經算挺走運了,趕上了最后一波作者電影的浪潮,在國際電影節上藝術片還可以取得不錯的商業成績……我反而更擔心更年輕的電影人要怎么辦?!?br />
陳哲藝喜歡用“永遠的外來者”定義自己,他從不覺得自己屬于任何一個族群和幫派。在新加坡,主要有兩派導演,一派拍華語片,大多是通俗的搞笑片;一派完全“洋腔洋調”,都不怎么講中文。
責任編輯:李慕琰
對于導演陳哲藝來說,《燃冬》有特殊的意義:他出生于新加坡,常年生活在倫敦,最近剛剛搬去香港,這是他第一部在中國內地拍攝的作品。
電影講述了東北延吉相識的兩男一女三個年輕人在幾天時間里相聚又分離的故事。影片的前半段,人們很容易聯想起法國導演特呂弗的名作《朱爾與吉姆》,認為這是一出青年男女愛情糾葛的情節劇。但隨著劇情一步步深入,我們會發現主角們的故作輕松和自由背后藏著隱痛和壓力。
《燃冬》講述了三個年輕人在幾天時間里相聚又分離的故事,他們的故作輕松和自由背后藏著隱痛。
很長時間以來,不到四十歲的陳哲藝,電影卻被業內人士評價“老氣”。他覺得這并非批評,而是說他有一顆“老靈魂”,作品比較成熟,讓人以為是“五六十歲的人拍出來的”。有人好奇地問他:“一個更加自由、更加失控的陳哲藝是什么樣的?”
“我想要打破自己的舒適區,想去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拍電影,拍一群我從來沒有拍過的人,我想拍青春,想拍年輕人……”于是,《燃冬》的雛形在他心里萌生。
偶然的機會,陳哲藝有了一段空閑時間,他立馬想到可以在中國最北方拍攝一部電影,在還沒有劇本的情況下,他叫上制片人謝萌開啟了一場從未有過的“冒險”。那是2021年,陳哲藝從倫敦飛到上海,經歷了漫長的隔離,他在酒店寫出劇本大綱。
首先確定了之前有過合作的周冬雨加入,接著定下劉昊然,最后是屈楚蕭。他放棄了原本熟悉的拍攝方式,在開拍前十天才創作出最后的劇本,仿佛要刻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電影完成后,入圍了第76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賣出幾十個國家的版權,并很快在中國定檔上映?!度级愤x擇在七夕節定檔,但票房和口碑都不理想,上映半個月以來僅有2500多萬票房,豆瓣評分6.1,均遠遠低于預期。
《燃冬》入圍了第76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賣出幾十個國家的版權,但在中國內地公映后,票房和口碑均低于預期。
陳哲藝希望觀眾可以看到自己的表達,但不少觀眾并不認可,他們批評這部電影不夠真誠、根本看不懂。
2023年8月底,陳哲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自己因為惡評情緒波動非常大,仍在療傷?!翱吹诫娪暗姆答?,會覺得我們真的在看同一部電影嗎?……你可以說它不完美,但你不能說它不夠真誠?!?/p>
“優等生”創作者
“你起步這么高,接下來蠻難的?!?013年,在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慶功宴上,李安曾對陳哲藝說。
彼時陳哲藝29歲,剛剛憑借處女作《爸媽不在家》奪得第66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和第5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擊敗的對手包括王家衛、賈樟柯和蔡明亮,一舉成為那年華語影壇最閃耀的新星。
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出生于1984年,電影作品多次入圍戛納電影節等國際獎項,代表作有《爸媽不在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