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瑾:“斜杠”哲學教授的“前三國”宇宙
“在東吳帝國的早期創業史中,看到了卑微而不甘于命運的我們”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周建平
45歲的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徐英瑾是個地道的“斜杠”中年。
主業研究維特根斯坦以外,他是骨灰級的軍模玩家,活躍于抖音、小紅書、嗶哩嗶哩的哲學科普網紅,一個業余的靈魂畫手。將于2023年11月出版的個人哲學著作《戰爭與哲學——京都學派六哲人思想側記》,里頭插圖即由他本人一手包辦設計與手繪。
2023年,他又“斜”出了一個新高度——出版了個人第一部小說《堅——三國前傳之孫堅匡漢》(以下簡稱《堅》)。
這部100萬字、共五卷的歷史小說以東吳帝國初代創始人孫堅為男主,再現了他如何從一介吳郡富春瓜農之子,一步步發跡、經營,建立軍功,最終成為官秩兩千石的東漢帝國一等侯爵“烏程侯”的傳奇故事。
“滿滿的少年氣。真是羨慕,嫉妒,但不恨?!蓖谡軐W圈的知名學者周濂一口氣讀完小說后,半開玩笑、半帶感慨地贊道,一抬頭瞥到了二十多年前那個同樣做過文學創作夢的少年的自己。
構建“前三國”宇宙
寫歷史小說和做軍模,是徐英瑾在日益枯燥、模式化的學術表達之外簡單的小快樂。
大約2015年,他開始以“慕容堅”為筆名在網上連載小說《三國東吳前傳》(小說《堅》的雛形)。閑暇多時,幾日一更;一旦上課或做課題、論文忙起來,一個月只能碼上幾千字。他很快發現自己面臨當網絡寫手的一個難題——如果不能保持數日一更的頻率,追著看的粉絲就會迅速“脫粉”,流量一直上不去。
既不能耽誤本職工作,也不想被流量驅趕著、失去最初的寫作樂趣,他干脆放棄了網文更新。但是,身邊的朋友們都鼓勵他繼續寫下去。那以后,他有了空就寫,每寫完一個新章節,就發給一些追著看的朋友,至于妻子,“那是要求她必須讀的?!?/p>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一時人心惶惶。在那個自發隔離的冬與春,他思如泉涌,坐在電腦前用鍵盤敲出了第四卷《疫戰》。在鋪天蓋地的消息、新聞、流言中,他完全沉浸在東漢末年發生在荊州南陽郡一場決定東漢王朝氣數的圍城之戰中:
在如何攻破黃巾軍主力占據的宛城上,身為佐軍司馬的孫堅和時任騎都尉的曹操發生了分歧;一心取勝、不擇手段的梟雄曹操偷偷采用了“放毒”策略,反而導致疫病在漢軍營里迅速傳播。城內,神醫華佗則與孫二夫人胡嬋一邊拯救傷員,一邊應對著來自兩邊陣營的謊言、試探和利用。
為了盡可能賦予這場大疫真實感,徐英瑾在知網上下載了大量有關中醫和中醫史方面的文獻,其中包括東漢藥材稱量單位這樣瑣碎的信息。讓他喜出望外的是,東漢竟然就是中國古代發明疫病隔離措施“方艙醫院”(當時叫“庵廬”)的時代。而書中“神醫”華佗為軍中大疫開出的藥方,則是徐英瑾從新冠治療的中藥治療方案中得到的靈感。
到2022年上海靜默期,在每天核酸、口罩、手機App搶菜的氛圍中,他三個月里一口氣“肝”出了二十多萬字。第五卷《封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