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難的“以人文本”——冬日圍爐話海嘯﹙八﹚
我們在以前制度的嚴重缺失或扭曲的束縛下,卻有制度建設的巨大空間。如果改制能夠得法,我們實在大可再白吃一頓豐盛的“制度性午餐”!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局內局外 身后身先
看來喜兒現在必須開始消費她自己的勞作了。當絕大多數國民都跨過了生存以上的消費實力的“坎”,中國才能遏制出口的饑渴
在退潮之后,可以看到的不單是誰在裸泳,還能看到曝露出來的暗礁。
上期我們談到,在世界格局的博弈中靠的是頂級人才,而中國最缺的恰是這類有歷史眼光、有終極關懷、有專業訓練、不受意識形態的羈絆又善于學習應變的復合人才。為此,要盡早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區分“官”、“僚”、“吏”的不同軌道。
無論對大國有企業、大銀行等的主管、大學校長、重要研究和行政機構的主任等等骨干人才,這都極為重要。這些“僚”和“吏”,即所謂的“事務官”,只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獎酬后,才會把專業生涯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而不再心神不定,老想和“政務官”攀比,僅僅把目前的工作看成進階的跳板。
“以人文本”在這場金融和經濟危機帶來的契機中,當然還有其更廣泛的意義。把人作為宗旨的發展價值觀提出來已經很久了,然而在四萬億的救市方案里,似乎尚未提出相關的有力措施。審視其中原因,把“增長”簡單地理解成“發展”的扭曲恐怕仍舊是個主要因素。
首先,國際間良性互動的格局將不復存在。奧巴馬的刺激方案的一個附加條款“購買美國貨”,在國會壓倒性的支持下通過,強烈反映出美國民意。再如法國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