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教師萬字長文:一份報紙串起的執教歲月

編者按:

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南方周末邀請了一些參與“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的教師讀者,聊聊他們多年來對《南方周末》、對閱讀的情愫。

雖然談的都是報紙、書等紙質閱讀,但每位老師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故事,甚至有一位老師正是因為看了《南方周末》一篇文章,走上了執教道路。而一致的,是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帶動了一屆又一屆學生、一批又一批家長,共同感受閱讀的魅力。

祝老師們節日快樂!

問:你從什么時候起與《南方周末》結緣?

鄭文富(廣州中學語文教師)

我從1999年9月起在廣州市天河區任教,現在是初中語文教師。

世紀初《南方周末》推出“年度人物”的時候,我才30歲,剛來廣州不久,通過它很好地了解了王選、鐘南山、韓寒等人,經常到報攤上買來看。

當時看《南方周末》,感覺人物報道很鮮活,仿佛那些人不在神壇上,就在你身邊。記得有一篇報道是《差生韓寒》,很鮮活,很“精神”。

《差生韓寒》,發表于2012年2月16日《南方周末》頭版。

周娟(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語文教師)

我在江蘇常州天寧區任教,教語文。

我在讀師范時(1997年)就知道《南方周末》是一份很新銳的報紙。某一天讀到袁隆平先生的人物通訊,還做了點摘抄,認識到:做學生的要想寫好作文,師法報紙的選材、描寫、語言還是可行的。

周老師的摘抄本。

張德仁(遼寧省朝陽縣蒙古族中學語文教師)

我原來在山區小學,現在在縣城完全中學教高中語文。

第一次訂閱《南方周末》到現在有十年了,每天閱讀報刊就像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二十多年前,我在中國離城一百多里的一所北方鄉村希望小學教書。教書之余,我時常拿起筆來寫些文字,偶爾有詩歌散文和教育教學相關小文發表。后來,隨著網絡的興起,我成為當時鄉里第一批上網的人。我開始在網上搜索報刊、雜志,遇到了《南方周末》等一些時尚大氣的報刊。

十多年前,因為發表一些小文章的緣故,我被借調到縣里機關工作。機關的領導、同事積極向上、樂思好學,每周都有讀書會,學風很濃。當時一位領導特別喜歡《南方周末》,極力推薦大家閱讀。在他的帶動下,我毫不猶豫地訂閱了“神交”已久的這份刊物。記得大約是2014年,《南方周末》一篇對阿來的專訪文章深深地觸動了我。我想,要讓人們不再思想保守落后,只得靠教育。于是,當年我以九頭牛也拉不回的堅定決心,回到了中學任教,與南周一起做文明火種的播撒者。從初一教到高三,至今,已教完兩個高三了。

楊菲(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學英語教師)

本人自1998年大學畢業一直在福建閩北武夷山任教,從事英語教學。

閱讀《南方周末》可以追溯到中學時期,大約三十多年前。學校閱覽室一直有訂閱《南方周末》。在眾多報紙中,該報紙特別突出,關心社會現實,文章篇幅比較長,內容很吸引我。在此,特別感謝報社的“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讓我和我的家人以及學生能有機會持續閱讀一年的《南方周末》。

作為教師我對“論衡教育”欄目會特別關注,記得歷史學者吳旭發表了一篇《我們的孩子最需要什么?良好的常識感是健壯精神的表征》。這篇文章對我的教育教學觀有很大的影響,開闊了我的視野和精神境界,我還向很多教育界領導和同仁推薦了該文。

楊老師與孩子共讀《南方周末》。

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18版。

龍濤(湖北省云夢縣黃香高級中學語文教師)

我在湖北,教授語文。

高二開始接觸,從此開始自購,陸續有22年了。在長期堅持自費購買的報刊中,只有《南方周末》。(當老師后)我看完南周就交給班上的語文課代表,喜歡的同學自取閱讀。前幾年把每期南周對學生有幫助的版面張貼在班級后排,每周一換。

李斌(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中學語文教師)

我主要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鄉下任教,教授高中語文課程。

我閱讀《南方周末》在2004年左右,是在報刊亭買的。特別是從2005年到2011年,每周都買。當時我在西安打工,每到周六早10點左右,購買閱讀《南方周末》和吃早點一樣重要,很開心。 

2011年在西安搬離出租房時,我的房間六大捆《南方周末》,整整齊齊的。我愛人、房東讓當廢品賣掉,我不同意。最后,我愛人看到幾乎每一期的文化版面、經濟版面都用筆勾畫過,她感動得都哭了,默默地和我把這幾捆即將賣掉的報紙收了起來。她說,這六捆報紙買的時候花了幾千塊,現在也賣不到50塊錢,留著就留著吧。

我說:“雖然這些報紙已經讀過了,但是看到它們心里踏實,對我也是一種激勵,證明自己幾年來走了一段怎樣的路?!?/span>

廖東芝(撫州市臨川區實驗學校語文教師)

本人師范畢業后一直擔任小學語文教師。

大概從1996年開始閱讀《南方周末》,已有二十多年,每周六或周日瀏覽南周已成為周末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帥(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我在河南一所中學任教初中語文學科。

與《南方周末》的緣分可以追溯到我作為學生的時候。從高三復讀班那個時候,我開始讀《南方周末》,讀的是紙質版,一直到現在。雖不是每期必看,但時常翻閱,有20年了。

2003年我之所以高考復讀,是因為語文成績成為我最大的瓶頸,文科的學習一塌糊涂。讀了《南方周末》以后,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刊物,這兩個刊物啟發我開始關注時事,思考社會熱點?!赌戏街苣返挠^點和分析總是帶給我很大的驚喜,所以當時每天晚上我都要寫一篇800字的文章,堅持寫了一年。最終高考如愿以償。

王茵(南京市力學小學語文教師)

我在江蘇省南京市一所小學任教,學校歷史比較悠久,現在建校有70多年了。

我自己每天如果不看兩頁書的話,心里會有點發慌。

我系統地連貫閱讀《南方周末》有至少三年的時間,最初的印象還是在小的時候,父母會訂南方周末的報紙,那個時候也是這樣的大的開本。記憶中它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紙媒,小的時候在上面看到了許多對于社會熱點事件的評論,也會跟父母討論。

劉雷(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

我在山東省一所中學教語文,班級閱讀氛圍很好,只是苦于沒有時間,也不敢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閱讀。

大學時最喜歡讀的,沒有之一,就是《南方周末》。那是2000年左右。工作以后,忙碌,斷斷續續。再之后,基本沒時間閱讀報刊,主要從網絡上了解、獲取一些信息……

直到去年參加了“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南方周末》再次走進我的工作和生活。

說實話,自己看得不多,也就是速讀、瀏覽,更多的是給學生傳閱。沒想到的是,他們特別喜歡看。一是學校管理嚴格,不準帶手機進校園,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多;二是時間緊,看報紙上的豆腐塊文字是一個選擇;三是學生其實比較喜歡閱讀,只是學習壓力和手機游戲等誘惑,剝奪了擠壓了閱讀時間和機會。

所以每年的南方周末新年獻詞,我都會印給學生閱讀、積累,甚至背誦。

劉老師的學生在教室里讀報紙。

司英濤(東莞高級中學語文教師)

2006年畢業后至今,我一直在東莞一所重點中學教語文。

我是從大二時開始讀《南方周末》的,快20年了。當時,我選修了新聞和傳媒有關的課程,和一個長我一級的同學聊天,他談起《南方周末》眼神里滿是敬意。這一讀,算是陷進去了,直到今天。

我比較排斥娛樂化的閱讀,平時也會有意識地多讀報刊雜志。現在手機閱讀媒體信息的內容,也主要來自各大報刊的公眾號。

張孝翠(丁丁讀書會,原語文教師)

我過去在長沙教語文,在與同學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發現,他們主要精力在于刷題,讀書需要擠時間。

讀《南方周末》大概24年了,每周必須瀏覽一遍。最初幾年積累了很多剪報,有一次清理書架都發黃了?,F在除了訂閱紙版,還訂閱了數字版,直接存成電子檔。(曾經把《南方周末》)介紹給學生,有些學生說閑暇不看手機開始看報紙了。

張老師的摘抄本。

彭阿偉(安徽高中歷史老師)

我在安徽教歷史。

中學時候對《南方周末》就有耳聞,大概看過一些;真正閱讀從大學開始,研究生是重點閱讀時期,一直持續到現在。以前是周四出刊,周五可以買到;后來又有了APP,充了會員,偏愛人文社科那一塊。

報刊價格從3元到5元,(裝載)青春的不同階段回憶,持續閱讀15年左右了。

高順祥(安徽省霍邱縣花園鎮劉李學校文科教師)

我的教學時間基本上都是在農村初中,主要教授的都是文科類學科,比如語文、歷史、地理等。

閱讀《南方周末》是從上個世紀的最后兩年開始,已經二十好幾年了。

報刊閱讀在生活中的位置是有變化的,總體上的趨勢是時間在減少。剛開始接觸報刊,主要是南周。那時我自己剛上班,連電視也沒有,更罔論網絡之類的媒體了,所以報刊閱讀在生活中極其重要,會一個字一個字地看,甚至連廣告都要看一遍。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負擔的加重,以及網絡,特別是電子閱讀工具的出現,紙質閱讀無可諱言地減少了,重要性也降低了。

學校訂閱的有機關報、各類教學報,最愛看且做了互動的,只有南周。十幾年前,本人還給貴報投過稿,也曾經指出過某一期的一個瑕疵。

這幾年,貴報推出會員制,里面的內容更加豐富,特別是推出了一些有關歷史上的文化名人的視頻,我的學生都很喜歡。我給他們看了“我們的蘇東坡”這個系列,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東坡先生的了解,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問:《南方周末》如何出現在你執教的課堂上?

宋興昌(北京師范大學??诟綄賹W校語文教師)

我目前在海南省??谑?,教高中語文。

我從2012年開始,陸陸續續讀《南方周末》——那時候還在重慶工作,是學校訂閱的報紙,每一期都會張貼在報刊欄。

現在每一年,我都會組織學生在元旦前,提前撰寫“新年獻詞”,然后等《南方周末》新年獻詞發刊了,進行比照閱讀,評選出吻合度最高和文采最好的作品。

宋老師的學生仿寫南方周末新年獻詞。

周娟(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語文教師)

和學生一起讀報紙,還沒有試過。如果我教八年級的話(第一單元為新聞體裁),應該會這么做,請大家帶一份報紙來分享,學習新聞的讀寫。

伍艷(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幕府山初級中學語文教師)

我在江蘇南京任教初中語文。

八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單元就是新聞學習,每到這一時期我都會領著學生讀報紙,《南方周末》是首選。希望通過這樣的紙質閱讀時光,更好地鏈接時代、觸摸文字,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向學生推薦更好的閱讀媒介。

印象深刻的是學生居然熱愛讀報了,看問題也更加具有思辨性。也許在當時的考試中,閱讀的作用顯現并不那么大,但是對高中的學習還是起到了很重要的奠基作用。

伍老師和學生一起做的新年獻詞閱讀批注。

伍老師的學生在讀報活動中推薦《南方周末》。

楊菲(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學英語教師)

我校一直致力于建設“兩香校園”,即“書香”和“墨香”校園,有省級示范圖書館、校園書亭,每個班級有漂流書吧,每層教學樓都有書吧,還有電子閱讀器。但是同學們由于學業壓力,閱讀的氛圍并不太理想。

我的班級有專設閱讀區,提供《南方周末》等近十種報刊供學生課間閱讀,(這些)主要是從學校的教工閱覽室借閱的多余報紙。

我經常會在課堂或課間和同學分享讀報的體會。2022年12月《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揭露藝考培訓機構內幕的調查報告,我看完后很震驚。正好班上有學生在為音樂、舞蹈等項目的藝考備戰,我特別推薦給他們。同學們相互傳閱,反響很大。

可以看到報紙刊登的文章是有能量的,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一定的影響。

楊老師在課上展示《南方周末》。

202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13版。

鄭文富(廣州中學語文教師)

南方周末App上有一個互動話題:“《三國演義》中你最想和誰拜把子?”這么一個文字短小的話題非常精悍,在語文教學中是很好的學習情境設計的范例。

這份報紙在制作新聞時特有的格局,特別開闊的視野,把人的思維打開的精神,對我打開教學設計的格局有很大幫助。

讀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時,我就設計了一個活動“在世界文學名著中尋找‘阿長’”。70多名同學讀了60多本書,把書中類似的形象都找出來,從各個角度比較,研究、匯報、修訂。一篇短文章,一個“小”人物,帶動了幾十本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的閱讀,托起了一次特別高深的文學形象研究之旅,引導學生真切地認識了“阿長”的“真面目”。

張德仁(遼寧省朝陽縣蒙古族中學語文教師)

我經常和同學們一起讀報、分享閱讀體會。每年一進12月,我和我的學生們就會早早地期待著《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每周,我們都期待著周一早晨送到的新一期《南方周末》。

我會告訴他們,書本、報刊上有很多知識、真理,需要我們去學習。我帶領他們一起學習、讀書、看報,學生和我都受益匪淺。

朝陽縣蒙古族中學校長馬永輝與學生共讀報紙。

張帥(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我是一個愛讀書讀報的人,而且提倡紙質化閱讀(針對中學生)。我時常會給學生讀些非常契合我班具體班情的文章。

比如七年級下學期要讀科幻類的書籍時,恰恰南方周末有一篇《讀科幻的孩子,想象力有多強?》(微信推文),我發給了學生和家長,想帶動一批孩子,也想讓家長準備好書籍?,F在我班的孩子讀劉慈欣的作品可上癮,尤其是男孩兒。

張老師學生在班級上讀報。

期中考試表彰大會,《南方人物周刊》作為獎品。

王茵(南京市力學小學語文教師)

最近我在看浙江一位特級老師郭初陽寫的《郭初陽的語文課》。書里面有一節公開課是以南方周末為藍本,來為中小學生講解怎么樣給報紙投稿,拿南方周末的一些視頻、版面、具體的文章做樣板。

這是非常巧妙的一個課程設計,利用南方周末的資源,把課堂進行了巧妙的重構。

因為我教授語文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們散播我看到的好書或者南周訓練營的消息,積極地邀請他們來投稿。比如說當時袁隆平去世,我就找來了《夢圓大地》這本自傳給同學們讀了讀,因為南方周末當時也有相應的報道,所以也給同學們做了同步的分享。

高順祥(安徽省霍邱縣花園鎮劉李學校文科教師)

我教的這屆學生剛剛畢業,再過幾天就要到縣內的各類高中學習了,他們三分之二考上了重點和普通高中,還有三分之一只能去職業高中。在這三年中,有的家長從來沒有和我談過學生學習的事,有的家長只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見過一面,還有少數幾個家長從來沒見過。在這樣的氛圍中,談讀書,實在有一種“何不食肉糜”之感。

即使這樣,我還是想盡辦法,讓他們能夠接觸手機以外的東西,那就是報刊,特別是南周。我會將南周拿給他們閱讀,最起碼也算是認識了報紙——因為這群學生生活在網絡時代,在八年級時學過新聞稿,但沒見過報紙!我也會將報紙中一些我認為比較好的文章復制,或者打印出來,讓他們仔細揣摩、認真研讀。

我成天手不離書,對學生也是一種啟發和鞭策吧。堅持紙質文本閱讀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能夠給人以心靈熏陶、情感升華的好文佳作應該大批量面世。

李斌(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中學語文教師)

每一周我會用30分鐘左右和學生一起讀報紙,矯正他們對社會上一些新聞事件的看法。班上同學的閱讀就兩類,一類是不閱讀,一類是崇拜老師,跟老師閱讀。

今年高考以后,我帶的兩個班高考升本科的人數不多,就十幾個人,但是,語文成績超過100分的學生占到總參考人數的70%以上。這在農村中學是不多見的。

每次學校承接上級安排的各種征文,有國防教育的、禁毒的、法治教育的、青春勵志的,或者一些讀書會,我班學生都會勝出,甚至標題都在征文評審中非常亮眼。這大部分都是從《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中轉化來的,我把這作為一個教材知識點來讓他們學習。

問:在讀報的時光里,有什么難忘的經歷?

蓋新平(萊陽市第二實驗中學語文教師)

我是山東煙臺的一名中學語文教師。

《南方周末》是我的“老相識”了,但自從參加“閱讀新火種”活動以后,每周會有報紙來,《南方周末》又成了我的“新朋友”。

《南方周末》是一份非常不錯的周刊,老師們經常閱讀,既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眼界,也可以帶給學生更新的資訊和思想。

今年高考報志愿前,《南方周末》出了一期指導填報高考志愿的文章,我讀到以后感覺非常有指導性,就拍下來,發給了我今年高考的學生,學生們感覺也很有幫助。

梁艷玲(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西城歲豐中心學校語文教師)

我在湖北教語文,學校每個班建有圖書角。

周一報紙放在教室的書桌上,一般是我先讀,然后有選擇地講給學生聽,用一些與時代緊密聯系的新聞讓他們產生緊迫感。

以前好多孩子是不閱讀的,現在好多了!閱讀書籍真的對孩子們影響很大,最明顯的是他們不畏懼作文了,有好多孩子的作文變成鉛字上報了。

梁老師的閱讀分享活動記錄。

司英濤(東莞高級中學語文教師)

最難忘的是接觸媒體行業的朋友,因為共同贊賞南周,而相談甚歡,也結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南周是我友情的紐帶,是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帥(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2021年,我的學生讀《傅雷家書》讀不下去。我偶然看到《南方周末》App上的一篇《傅雷家書:與兒子的通信,是從“懺悔”開始的》,讀給學生聽。從這一篇文章開始了我們的共讀。

我才發現,學生讀這樣的書真是需要帶讀的。從此后,《南方周末》好的文章,我都會讀給學生聽。

高順祥(安徽省霍邱縣花園鎮劉李學校文科教師)

有個學生八年級上學期從外校轉來我班,總體成績尚可,但語文水平一般。不過該同學在參加了貴報舉辦的“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并獲獎以后,對寫作和語文學科的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成績不斷提升。在今年的中考中,她不負眾望,以年級語文成績第一名的優異表現考入自己心儀的學校。

其他同學雖然沒有在征文活動中獲獎,然而,能夠參與這樣有全國影響力媒體的征文活動,對于提升士氣、開拓視野都大有裨益。

問:閱讀對學生的生活、學習能帶來什么影響?

王茵(南京市力學小學語文教師)

以前我在畢業班,最后一個單元的習作是“為想象插上翅膀”。當時我找了大劉的長篇三部曲、葉永烈等科幻前輩的短篇小說,還有經典科幻短片等等來跟孩子進行分享。


他們非常有熱情。學生在編寫自己的科幻故事的時候特別有創意,不只是純粹的技術方面的思考,還懂得站在人文底色上來思考機器有沒有意識的問題。

在南京這樣的文學之都生活,與在小鎮生活的孩子相比,更多地浸潤在文學的氛圍之中,而熱愛閱讀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上也遠遠優秀于沒有形成閱讀習慣的學生。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在現在這個階段還沒有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但我相信只要去讀總是會有與某本書相遇的時刻,而有沒有“那個時刻”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是很關鍵的。

因為閱讀不是簡單的放松,需要智力上處于焦灼的狀態,才能讓自己的感受更敏銳,眼光更獨到,表達更細膩,思維更嚴謹。

王老師的學生讀《南方周末》。

司英濤(東莞高級中學語文教師)

很多同學都很愛閱讀,每當課堂上提到某本書、某個作家,這些同學都會特意找(作品)來看。他們以后讀了大學、參加工作了,還能因為某作家、某本書,和我聊起來。

有一次考試,語文閱讀題是劉亮程的《我改變的事物》,有同學讀了特別感動,淚灑試卷。當晚的復習已經進行到下一科了,但她堅持寫了一篇讀后感。

恰好我和劉亮程有聯系,就和他談起這個學生讀者的觸動。劉亮程也很感動,讓我把這篇讀后感和試卷都寄給了他,說他要放在他主持的新疆木壘縣的劉亮程文學館收藏起來。

司老師學生的讀后感。

楊菲(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學英語教師)

在我看來,閱讀這些報紙對學生肯定是有影響的。每節語文課老師要求學生做課前演講,《南方周末》是同學們重要的選題來源。

我們班級的語文成績一直在年段名列前茅。

宋興昌(北京師范大學??诟綄賹W校語文教師)

我們班級學生閱讀氛圍很好,學生閱讀能力強,閱讀面很廣——贈閱的《南方周末》報紙,就放在班級的書架上,和雜志一起,幾乎每一期都被孩子們翻爛了。這個班級是文科學生,我有意識引導她們多進行紙質閱讀,保護視力,好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閱讀對學習和生活影響極大——這是我個人觀點,也是我個人生活生存經歷可以佐證的。

我出生在甘肅張掖,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2004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那是我第一次走出故鄉;2007年去西安攻讀研究生,第一次走出了甘肅??;研究生畢業到重慶工作,第一次走出了大西北;隨后自學自考證券金融,實現了有限的財務自由,才到了海南來工作(也可以說是來養老)。這都是讀書帶來的改變。

張德仁(遼寧省朝陽縣蒙古族中學語文教師)

閱讀改變了很多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態度,使學生向往美好、努力學習、創造美好。因為我指導學生閱讀寫作,在本地報刊發表了幾篇文章,點燃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段時間學校領導找我談話,讓我秋季學期開學后帶一個班,專門進行閱讀教學探索。

李斌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中學語文教師)

閱讀肯定會對班上的同學帶來影響,最起碼改變對新近新聞大事的看法。學生獲取媒體信息的渠道有限,周圍人都是淺閱讀,他們通過老師對閱讀的指導,語文寫作時觀點格局就打開了,潛移默化也會影響更多同學和家人。

問:能以教師的身份,給《南方周末》留一段寄語嗎?

(以下按讀者姓名首字音序進行排列)

蓋新平

以“正義、良知、愛心、理性”為基本理念的《南方周末》,以負責任的態度,讓更多學生翻開紙質報紙,讀懂中國。

從《南方周末》看中國故事,聽真實聲音,有自己思想,擔社會責任。

高順祥

匯五湖四海英才璣珠,饗赤縣神州睿智讀者。

?!赌戏街苣吩睫k越好。

李斌

作為一名山區執教的中老年教師,我誠摯希望《南方周末》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繼續堅持她對社會的吶喊、應對、改變的溫情姿態,正如她所說“在這里,讀懂中國”“每一個批評,每一個改變,都是為了更好前行,都是因為愛?!?/p>

作為一個底層小讀者,能深深感到《南方周末》前行的堅持,不管是來自于意識形態還是物質基礎等方面。我總以為,《南方周末》正因為堅持了這種雖是常識卻很稀有的情懷,才成為媒體行業的翹楚。南周的情懷是最為可貴的資產!

梁艷玲

看《南方周末》,不出門就能了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南方周末》,緊跟時代的步伐,焦點聚焦!愿《南方周末》越辦越好!

廖東芝

閱讀,使人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提升思想,祛除浮躁。

讓閱讀積累起人生閱歷,升華靈魂,沉淀出將來更好的自我。

劉雷

希望《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能夠“燎原”到每一個閱讀者的心中、生活里!

希望《南方周末》成為有態度、有溫度、有熱度的閱讀平臺!祝越辦越好!

龍濤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良師益友。我是81年生人,在中部教書為業,南方周末陪伴我走過了青春。不敢設想,如果沒在年少時遇見南方周末,現在的自己該是多么貧瘠!

感謝相遇,感謝有你!真誠祝愿貴報不忘初心!越辦越好!

彭阿偉

感謝南周。年少時候報刊亭的一絲絲油墨,啟迪了我的青春歲月。從中學、大學、研究生一直到現在,成長為一位基層歷史教師,南周從未離開過我的生活。

閱讀對于人文類教師提升的關鍵性不容置疑。你來到課堂,就是帶著你的閱讀史來的。每周一次的《南方周末》帶給我力量、營養。希望你越來越好,回憶里是美好的,現在也會是甘甜的。

司英濤

擁有優良閱讀能力的人,就是具備終身學習和成長能力的人?!赌戏街苣肥沁h方的一座燈塔,無論走多遠,孩子們知道了前行的方向,也知道有人在堅守著什么。感謝《南方周末》陪伴我的課堂。

無懼風雨,愿《南方周末》葆有初心,像火炬一樣,帶領讀者們繼續前行。致敬《南方周末》,致敬媒體人。

宋興昌

堅持傳播真理說真話;既能往上關注宏大視角和未來,也能俯察塵世間的細枝末節和一粒沙;實體紙質版報紙價格可以努力再親民一點!

王茵

即使媒體世界風云變幻,數據平臺紛紜登場,時代變換了模樣,人心的渴望卻還是存續樸素的底色,人性的復雜卻還是保留美善的微光,而兒童的成長依然需要精神之火的照亮。

愿《南方周末》在時代的逐浪中勇立潮頭,用真心說真話敘真情求真知,不要忘記為童心“燃燈”,為文化傳薪,為蒼生代言。讓1999年的獻詞永遠照耀報業發展的前行之路——在這個時刻,我們無言以對,惟有祝福: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而我們,則不停為你加油。

祝福南周,祝福未來!

伍艷

《南方周末》“在這里,讀懂中國”的追求時時刻刻激勵著每一個讀者,它用“正義、良知、愛心、理性”講述著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種種事實,而這也是每個青少年所應該形成的品質。

作為老師,我會經常和學生分享一些好的報道,一同品讀新年獻詞。我們期待這樣的報紙能成為電子閱讀之外的一股清流,潤澤青少年的精神田園!

楊菲

向追求真相的偉大致敬!

張德仁

用思想照亮思想,讓每個人的天空都明亮起來;用心靈碰撞心靈,讓每個人都不再孤單,擁有力量?!赌戏街苣酚靡黄恼抡樟廖覀兦靶械穆?,教給我們成長的方法,與我們一起承擔時代的責任。

祝?!赌戏街苣吩絹碓胶?,祝福每一位與《南方周末》相關的人越來越好!

張帥

《南方周末》如同“春夜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我的教室里,一期期的《南方周末》默默地被傳閱著,學生們因為報紙上的時事熱點而展開激烈的爭辯;因為報紙上的人物坎坷的故事而潸然淚下;還因為報紙上講述中國的“卡脖子”工程而下定決心努力學習……感謝《南方周末》讓我們的教室蓬蓽生輝。

作為一個中學語文老師,將《南方周末》帶入教室已經多年,《南方周末》評論員所寫的時評,是我們進行“新聞評論”寫作教學模仿的標桿;《南方周末》的文化和歷史資源,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解讀和視角,無形中在啟迪學生的思考。

最后,依然要感謝《南方周末》,帶給我們快樂地成長。

張孝翠

希望《南方周末》不僅僅是事件的傳達者,更是理想的引領者。在生存的道路上,保存更多的個性和真實。

鄭文富

打開未來世界大格局,涵養優秀當代中國人。

周娟

用正義和良知激揚文字,觀察世界,思考生活,武裝頭腦,孵化未來?!赌戏街苣烦晒τ绊懥宋覀冞@一代,溫暖了我的精神世界,將繼續成為中學生成長的同行者。

祝南周以有智慧有溫度有高度的文字,培養祖國未來的主人翁。

一張張薄薄的新聞紙,在郵遞員的傳送下從一個個印點送達天南地北,連接起南方周末與各行各業的讀者,也讓包括教師、學生在內的全國各地的讀者與油墨記錄下的事件、人物、思想產生親密的聯結。

感謝老師們在日新月異的學習與生活中帶領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對紙質閱讀、深度閱讀年復一年的堅持。

祝廣大教育工作者節日快樂!

“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由南方周末報社于2021年啟動,旨在立足機構媒體優勢,攜手社會各界力量,推出多元化舉措,點燃更多年青一代對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流行起來,是南方周末近年來社會效益、品牌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項目,榮獲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021年度“十大標桿項目”。

公益行動啟動以來,累計為超過25000名一線教師開放《南方周末》報紙全年免費訂閱;邀請作家等社會名人走進全國各地中學校園,舉辦6場名家進校園活動;并攜手名師、教育專家圍繞閱讀教育教學主題,錄制《名師公開課》系列視頻,為全國教師獻上閱讀教育公益進階課;而“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比賽也已舉辦到第三屆,累計收獲超過8000篇優質稿件,有效推動校園閱讀。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