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墜物讓我走了一遭鬼門關:應重視建筑老化隱患問題
建筑業的朋友說,我國的高層建筑,大多是在過去約25年“房地產爆發式發展”期間迅速建成的,用1/4世紀時間走過了西方四個世紀的建筑發展歷程。不少建筑物大干快上、趕時間趕進度,當然出不了慢工細活的品質,而且潛在隱患不少。經過了二十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許多建筑缺乏維護,問題逐漸開始顯現。
責任編輯:陳斌
幾個月前,我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曾在鬼門關門口走了一遭。當時在合肥的街道上漫步,忽聽身后一聲巨響,回頭一看驚得魂飛魄散。一塊臉盆大小的混凝土和瓷磚混合物,從十幾層高的建筑物高處落下,砸在我身后約兩米遠處,撞擊產生的碎渣濺到褲子上。當時真嚇得臉色發白,真的感受到生命如此脆弱,與死亡的距離如此接近。
后來在朋友圈和社交媒體中談及此次遇險,慶幸自己運氣好。不曾想網友們紛紛談到遇到過類似情況者,竟有近十人之多!原來高空墜物并非偶然個別現象,而是頻發的社會問題。
其后幾個月,在自己的親朋好友圈中又連續發生了4次高空墜物事件。其中兩起發生在我姐居住的(2007年交付的)小區里:兩次都是建筑頂部風化剝落的殘塊落下,一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