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培養精英的老思想,那是誤人子弟——對話義烏工商學院副院長賈少華
“專業還要不要了?這樣搞,還像個大學嗎?我只能說,這樣的老師不真誠,還是精英教育的傳統思維。在誰都可以上大學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還延續培養精英的老思想,那是誤人子弟,是為培養一個陳景潤制造出千百萬個炮灰”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張明術
我恨不得讓學生拿到錄取通知書,就立馬來校報到開店。
南方周末:一個楊甫剛頂40個本科生,將來他還能頂80個本科生。這是怎么換算的?
賈少華:我講這句話有一個特定環境。那是在一個創業論壇上,我跟老師和學生講,楊甫剛現在做淘寶做到兩個皇冠了,月利潤有4萬,按今年大學生畢業月收入800~1200元的行情,他一個頂40個。但這句話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我認為這是培養我們高職學生的最佳模式。這種模式不能,也不允許推廣到本科院校,不同類型的學校要各司其職。
南方周末:月入8000元或網店四鉆以上作為學生進入創業學院的門檻;淘寶班學生要求大一學生人均月入2000元以上,大三畢業時人均月入10000元以上。在很多人看來,收入即使不是你衡量學生成功的唯一標準,起碼也是最重要的標準。
賈少華:不。相反,我跟學生強調,任何時候金錢都不是第一位的,目標和對成功的追求最重要。否則,說得極端點,搶劫來錢最快了。我一直主張揚長教育,我們的學生從小成績就不好,在學校沒什么成就感,比較自卑。做網店后,人變自信了,發現自己也能成功的。
我定這么多與收入掛鉤的標準,是因為當前許多高校培養人才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