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主戰場的挑戰與破題|第十六期CSR思享薈成功舉辦

2023年9月15日,由南方周末報社主辦,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十六期CSR思享薈暨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說明會在北京順利落幕。本次活動以“探索科學的碳中和之路”為主題,邀請來自協會、企業、研究機構的各界嘉賓共同探討新形勢下能源轉型的模式,總結企業雙碳行動的科學路徑,分享企業在雙碳行動過程中的良好實踐,傳遞最新市場資訊,為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言獻策。

實現雙碳目標,主戰場在能源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也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能源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

因此,能源的低碳綠色轉型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關鍵,從高碳的化石能源轉向低碳甚至是零碳的非化石新能源為主的體系,需要發電側、用能側、供能測、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形成合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國網綜合能源規劃設計研究院副主任朱婧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以及極端天氣頻發,電網穩定特性發生重大變化,給電力系統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了應對在電源端、負荷端、電力潮流等方面由確定性向強不確定性的轉變,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聯動,國家電網公司圍繞“保供應、促轉型”,正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規劃新型能源體系。

國網綜合能源規劃設計研究院副主任 朱婧

石化行業生產工藝相對復雜,碳中和的難度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低碳中心主任、中國石油學會碳中和專委會秘書長吳昊表示,石化行業在化工轉型過程中,短期內直接排放會顯著增高,但是從價值鏈來看,由于化工品起到了固碳作用,范圍三的碳排放將大幅降低,這為整個社會碳排放的降低作出了突出貢獻。石化行業更要考慮用適宜的技術去對應不同發展階段的碳排放,圍繞行業三大類碳排放源,對源頭低碳、過程降碳、末端治理,以及能源高效利用、資源高效利用和碳管理等六個維度實現了高效化精準化的管控。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低碳中心主任中國石油學會碳中和專委會秘書長 吳昊

中國核電黨群工作部主任許佳表示,作為零碳排的新能源,核能已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必選項”。中國核電公司的雙碳行動,在擴大傳統核電基地、提升機組安全性能同時,還將適時開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和產業推廣,并持續開展儲能、氫能行業市場和技術研究,助力國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事業。

中國核電黨群工作部主任 許佳

三峽集團國際清潔能源研究室黃俊靈主任表示,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兩個重要的創新,即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三峽集團作為中國領先的清潔能源集團,在協同創新鏈的上下游、推動核心技術發展與應用方面積極發力,努力做到推動中國多項關鍵發電技術的全球引領。

提升認知,制定科學雙碳規劃

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它對全球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人類生活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雙碳行動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行成于思,雙碳規劃需要深刻認識到當前實踐中所面臨的科學認知、法規要求和制度機制等問題和挑戰。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唐進分享了最新碳市場發展情況,并表示,行在科學的碳中和之路上,數據是基礎。企業要先了解自己的排放構成和不同技術的減排潛力,每個行業因天賦不同,都有自己獨特的減排成本曲線和減排潛力,企業可以根據行業趨勢進行合理減碳規劃。雙碳行動在實施中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技術和市場的變化,需要在實踐中做動態的調整。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 唐進

世界自然基金會能源轉型高級經理唐偉珉表示,科學碳行動離不開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的碳減排計劃。企業需要全面梳理范圍一、二、三排放,同時要考慮平衡好企業高速發展和溫室氣體排放量絕對減排的矛盾,以及各種減排技術的經濟性。企業要對當前正在實施或者開發的碳中和解決方案,如能源轉型、碳捕獲和儲存、森林和土壤碳管理等,及時了解和應用。

世界自然基金會能源轉型高級經理 唐偉珉

企業作為商業社會的中堅力量,如何在這場綠色變革中成為雙碳領跑者?又該如何解鎖綠色低碳轉型的路徑與方法?在當天的研討環節,多位業界代表立足所處領域,分享了關于企業雙碳實踐的觀察與思考。

京東物流可持續發展高級總監田琳表示,京東物流是國內首家設立科學碳目標的物流企業,早在2017年就聯合多家世界500強品牌發起了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級項目-青流計劃,在2022年度的ESG報告中也系統地梳理并公布了企業2023-2030年的中長期減排措施計劃。在2022年,京東物流開展了企業層面的全面碳盤查,盤查范圍包含全球龐大的倉儲、分揀、配送等運營網絡,技術操作層面難度很大。后續,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ESG可視化管理系統,實現碳排放的實時監測和計算盤查,是物流行業普遍面臨的挑戰。目前京東物流已經上線了供應鏈碳足跡管理平臺和ESG數據庫,按照已經承諾的中長期減碳目標,有序推進。 

鄂爾多斯集團企業品牌溝通主管劉斐表示,鄂爾多斯是羊絨行業唯一一家擁有從牧場到商場全產業鏈的企業,覆蓋原料、染色、紡紗到針織、成衣、零售每個環節。集團于去年正式啟動碳中和行動,基于價值鏈的碳排放情況分步驟制定適宜的減碳規劃。目前轉型工作重點聚焦在自身運營,在生產階段通過綠色低碳技術和工藝、綠色設計的創新進行節能降耗,在零售端則增加綠色設施的使用和設置回收再利用的流程。而原料端作為降碳的難點部分,集團通過產學研的投入,為原料端碳減排、合理利用草原資源、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儲備。

臺達中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朱蕓分享臺達減碳戰略及實踐,通過制定2050年全球網點達成凈零科學減碳的長期策略與目標,臺達從產品、生產網點、綠色建筑三個方面,以實際行動落實雙碳目標。2010-2022年,臺達高效節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累計協助全球客戶節省399億度電,相當于減碳近2105萬噸。

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委會主任委員林彬表示,通過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促進綠色創新,企業可以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以國之大者的心態踐行雙碳戰略,加強碳排放管理、推動綠色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作出貢獻。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給予支持和鼓勵,共同推動企業碳中和行動的落實和發展。

尋找“碳路先鋒”,啟動雙碳行動力調研

作為新型媒體智庫,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不僅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專業研究成果,而且致力于促進多方探討、引導社會價值關切,共同構建應對氣候危機的合作網絡。

會議中,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孫孝文向與會嘉賓分享了南方周末在雙碳領域的研究進展,并介紹了南方周末2023年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活動細節。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 孫孝文

2023南方周末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已在進行中,研究中心基于企業實踐進展與外部環境變化持續優化雙碳行動力模型及指標體系,通過領導力、減排力、創新力、協調力多個維度來分解企業雙碳行動力,下設40余項指標。相較上一年,雙碳行動力模型及指標體系更側重企業雙碳規劃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雙碳行動量化績效提升、價值鏈減排效果等方面的考察,以更為準確地評價中國企業雙碳行動表現,產出更具參考意義的行業觀察,為構筑綠色未來貢獻力量!

CSR思享薈由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起,旨在為企業社會責任從業人員整合各領域頂級資源,打造高管教練、行動學習和深度社交的融合模式;CSR思享薈以匯聚新力量、分享新知識、傳播新實踐為宗旨,匯集跨行業的專家群體智慧,推動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難題。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成都、宜賓等地舉辦15期,參與人數超過550人。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