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藝藝術家溫綺雯:妙紙生花,喜迎人間“豐”景 | 豐收,有藝思
(紙藝藝術家溫綺雯:妙紙生花,剪出豐收盛景,時長共1分50秒)
一張平面的白紙,經過設計、繪畫、雕刻、剪紙、拼貼、上色、組裝等操作,可以搖身變成一尾在水里自由游弋的鱸魚。這是廣東紙藝藝術家溫綺雯為農民豐收節推出的新作。她希望通過藝術與農業的跨界,能顛覆大眾對于農產品“土氣”的刻板印象,為農業帶來更多藝術表達和創新思維。
“藝術創作和農業品牌建設都需要長期主義?!?span>溫綺雯如同一位紙張魔法師,讓平凡的白紙變得無所不能。在她看來,將美學基因融入農業品牌,可以用藝術力量喚醒鄉村的無限潛能。藝術有千姿百態,豐收是萬紫千紅,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溫綺雯用不凡的藝術表達,為全國億萬農民朋友送上真摯的祝福。
“讓剪紙鱸魚游動起來”
“清蒸鱸魚,我可太熟悉了!”溫綺雯是土生土長的“老廣”,對粵式家常菜——清蒸鱸魚再熟悉不過。廣東人吃魚講究“鮮”,而鱸魚肉厚刺少,最適合用來清蒸。本地養殖品種珠海白蕉海鱸,魚肉細膩鮮嫩,做成清蒸鱸魚特別好吃。
對于農業農村題材,這位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的藝術家并不陌生,“雖然我是學設計的,但讀書的時候學校里面充滿了農業題材,讓我印象很深刻”。因此,當記者邀請溫綺雯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進行主題創作時,她很快變敲定了“鱸魚”題材。
只見一張平面的白紙,經過設計、繪畫、雕刻、剪紙、拼貼、上色、組裝等細致操作,便搖身成為一尾栩栩如生的立體游魚?!耙婚_始我設計的鱸魚形象是平面的,但我后來覺得做成立體之后,魚的形象會更加生動立體,于是便修改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睖鼐_雯告訴記者,創作過程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讓原本真實的魚做得更加有藝術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溫綺雯創作思路的第一步是還原真實,第二步是給予藝術表達。顏色的運用是她為魚賦予靈魂的手法之一,上色時她保留了魚身上的斑紋,將顏色變得更加繽紛,因此成品既擁有魚真實的形態,又比真實的魚更為可愛活潑。
上色全部由溫綺雯和團隊手工完成,“沒有100%的重復,也沒有100%的相同,每一條魚都是唯一的”。為了讓魚更逼真,溫綺雯還特地選用了防水質地的紙張,“將魚放入水中,它們是真的可以游起來!”
在燈光折射下,淡藍色的魚鱗片閃著暗光,像極了擁有生命的魚。紙水不相融,但溫綺雯卻能讓紙在水中綻放。她就像紙張魔法師一樣,讓平面的白紙變得無所不能。
農業生產與藝術創作都需要長期主義
紙藝是一門小眾藝術,國內從事紙藝的藝術家極少?!昂芏嗳诉€以為我是專門剪窗花的?!睖鼐_雯開玩笑地說道。
紙藝創作是漫長和瑣碎的,需要藝術家傾注極大的耐心。慢工出細活的雕刻步驟,是很多人認為最枯燥的環節,溫綺雯卻樂在其中?!拔姨貏e享受這個緩慢而寧靜的過程,面對一件事情幾個小時,一連數天,很多人會覺得特別枯燥、很耗費精神,但我卻不覺得?!?/p>
老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溫綺雯認為,藝術創作和農業生產一樣,都需要奉行這種長期主義。農民通過長期耕種,收獲出供給全社會的農產品;藝術家通過長期創作,為全社會帶來震撼人心的藝術品。
溫綺雯一直希望,可以通過紙這種極為普通的媒介,創造出讓人驚艷的作品,顛覆大家對紙材的傳統看法。眼下,她更希望通過藝術創作與農產品品牌結合,顛覆大家對于農產品“土氣”的刻板印象。
“過去可能大家一想起農產品,就會有一種土土的印象,我希望通過藝術家們的創作,給農業帶來更多藝術表達和創新思維,讓大家重新認識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币虼?,在溫綺雯過往創作過的作品里面有著不少農產品題材:海邊的魚簍蝦蟹、豐盈飽滿的廣東水果、各種栩栩如生的花鳥果木……
藝術可以從方方面面為農產品品牌建設賦能。近幾年來,很多藝術家都關注到了農業農村題材。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溫綺雯希望,通過藝術創作和農業生產的結合,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農產品、關注農業農村。
>>>對話溫綺雯
“農民的豐收,也是全民的豐收”
記者:作為一名藝術家,您對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印象是什么呢?
溫綺雯:在我腦海里,豐收的畫面是金黃色的,是碩果累累的,是果實堆滿整片山野的樣子。我覺得豐收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這不僅對農民來說是豐收,對全社會來說也是豐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分享到豐盛的農產品。
記者:您為什么選擇了鱸魚作為此次“慶豐收”主題創作的題材?
溫綺雯:首先是我自己很喜歡吃魚,這也是我從小到大很熟悉的一個家常菜。其次,魚作為農產品本身是非常接地氣的,日常融入我們生活的里面去。另外,它雖然是農產品的一個品類,但如果你細看它,身上有斑點,有不同的造型,也是非常具有藝術感的。所以我覺得可以選魚跟紙藝進行跨界,讓大家重新認識廣東的農產品。
記者:您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那在眾多的廣東農產品里面,您最喜歡的品類有哪些?
溫綺雯:我自己特別喜歡荔枝,它真的很有嶺南特色?!耙或T紅塵妃子笑”講的就是我們廣東的荔枝,你可以想象到幾百年前古代皇室對這個水果有多么迷戀。
記者:在您的創作當中,有不少是關于農產品的題材,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農業生產與藝術創作的結合?
溫綺雯:農產品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題材,過往我的一些作品在創作時可能是無意去做的,現在回過頭來想,原來藝術已經與農產品做了這種跨界嘗試。
通過這次合作,我希望藝術與農產品的跨界能讓大家重新去認識這個產品。在未來的創作中,我也會嘗試把更多的農副產品融入到作品里面去,讓大家對鄉村振興有更多新的觀念、新的想法。
記者:在您看來,藝術創作可以怎么樣為農業品牌建設服務?
溫綺雯:藝術創作對農產品的賦能是方方面面的,比如說農產品的外包裝、藝術設計以及整體推廣等。近年來也有很多藝術家走到鄉村里去,更近距離地去感受到當地的農業文化和風土人情。
【來源】南方農村報 南方日報文體部 南方周末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