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地理學之父段義孚終其一生都在思考啥問題?
他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功績,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崇尚工具理性的實證主義席卷西方地理學的浪潮中,單純、篤定而又睿智地恢復了地理學的人文精神,開創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人文主義地理學,從而蜚聲世界學壇。
責任編輯:劉小磊
段義孚和他的自傳《我是誰?》(上海書店出版社,2023)。
站在人行天橋上,望著夜空下燈火輝煌的城市,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蒙德里安的畫作,那是彩色的格子與線條組合而成的藝術,是宇宙的平衡美在視覺上的呈現。我不得不思考:城市、景觀、建筑、藝術等等這些事物和人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系?這也是人文主義地理學之父段義孚終其一生都在思考的問題。
說起段義孚,人們或許會提起他的出生地天津,童年的居住地重慶,他和段祺瑞的關系,聊起他漂泊過的國家和無數個城市,欽佩他在學術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或許還會惋嘆他孤獨漫長的一生。這樣的一生是復雜的——既是輝煌的,也是平淡的,既被人簇擁過,也常常形單影只,他落腳在大都市的公寓里,卻把心靈扎根在了荒漠和宇宙中……
因其豐富、智慧而單純的內心世界,段義孚常被喻為地理學界的“小王子”。他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功績,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崇尚工具理性的實證主義席卷西方地理學的浪潮中,單純、篤定而又睿智地恢復了地理學的人文精神,開創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人文主義地理學,從而蜚聲世界學壇。盡管1980年代以后,地理學的發展與段義孚的思想之間出現了許多分歧和張力,他本人的研究與寫作風格也難有后來者繼承,然而,他的知識創造與智慧啟迪始終是地理學無法忽視的一道亮色。換言之,倘若段義孚不曾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地理學的智慧之光將比現在暗淡不少。
關于段義孚的生平和對地理學的貢獻,已有不少學人撰文梳理過。而在我眼里,段義孚對地理學最突出的貢獻之一,是他恢復了地理學的審美與情感,從而極大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