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舞者李曉勐:舞動豐收韻律,傳遞豐收喜悅 | 豐收,有藝思
如果豐收能用舞蹈表達,它是什么樣的?以國風舞蹈走紅網絡的青年舞者李曉勐,在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前夕,身穿中式古典服飾,翩翩起舞于廣東梅州的柚林,舞動豐收的旋律,禮贊豐收。這首她自編自導的舞蹈以“豐收”為名,歡樂、飄逸、靈動,讓人們深切感受到收獲時的喜悅。她認為,大自然可以為舞蹈創作提供大量素材和靈感,“就像豐饒富庶的嶺南豐物,藝術家去捕捉、去揭示,讓它變得有靈魂、有氣息”。
像柚子一樣堅韌成長
九月的廣東梅州,吹來一陣陣充滿柚子清香的“金風”。梅州市梅縣區金柚公園里,有一片望不到頭的“柚子?!?。碩大飽滿的金柚掛在枝頭,青黃輝映的秋收勝景平鋪開來。
“柚子恣意生長的狀態,像極了我自己?!崩顣咱滦睦锏奈璧阜N子,不知倦怠地汲取養分。她把“柚子養成記”融進舞蹈中,舞出了柚子豐收的喜悅,也舞出了對自己對舞蹈的熱愛。
李曉勐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后,以優異成績入讀香港演藝學院,之后加入香港舞蹈團,成為一名專業的舞蹈演員。她曾參演舞劇《花木蘭》《倩女幽魂》《舞·雷雨》等,在她策劃的《當白鶴梁神女遇見水下舞蹈》作品中,她扮演游戲《王者榮耀》大喬的新皮膚——白鶴梁神女,唯美的水下表演讓百萬網友印象深刻。
20多年舞蹈生涯的背后,伴隨著數不清的傷痛?!耙粋€動作經?;ㄉ虾脦讉€小時,稍不注意就容易扭傷?!蔽璧缸尷顣咱孪耔肿右话銏皂g。此次圍繞“豐收”主題創作的柚子舞,是李曉勐首次從嶺南佳果上找到創作靈感。為了還原梅州柚文化,李曉勐提前到梅州梅縣區柚農家里“取經”,從柚子種植過程中汲取力量和靈感。
“舞蹈前半部分是徒手,展現柚農耕作澆灌的場景,手部和身體部分細碎的動作都是模仿柚子采收;后半部分則選擇長綢扇作為道具,通過扇子的舞動表達梅州柚豐收的熱鬧和喜慶?!?/strong>在柚子舞中,李曉勐融入了民間舞和現代舞的元素。她告訴記者,民間舞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農耕文化和豐收的主題,現代舞則為了增加活力和動感。
在服裝搭配上,李曉勐特地選擇了茶褐色和草綠色,象征著大地和柚子樹,“因為大地承載著生命,農民對土地有著依賴和感恩之心”。
隨著一段歡快旋律響起,梅州柚的百年歷史文化符號,舞動起來了。支撐起這段柚子舞的,是柚子攢足勁兒生長的力量,是梅州柚文化傳播的力量,更是李曉勐作為舞蹈演員夢想的力量。
藝術和農業的雙向奔赴
藝術是一種世界語言,舞蹈藝術家用肢體來說話。在舞劇《塵埃落定》中,李曉勐還曾化身麥子,生動演繹了風吹麥浪的意境?!帮L吹麥浪就是典型的豐收場景,這種意境表達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麗,也表達了人類的智慧和勤勞?!?/p>
李曉勐回憶,《塵埃落定》舞劇中的麥浪舞段是群舞,大家身穿麥金色的長裙,頭飾用麥穗裝點,一起整齊地搖擺舞動?!胺路鹞业撵`魂注入了一株麥穗,在田野間盡情搖擺,真的太享受了!”保持熱愛,奔赴山海。在成功塑造演繹了多個舞劇角色之后,李曉勐開始專注創作國風精品舞蹈,傳播舞蹈文化。此次以國風舞蹈融入農業文化,李曉勐期待用藝術和農業擦出跨界火花。
“藝術創作本身是個極其孤獨的行為,承載了那樣的孤獨之后,作品本身是渴望被理解被欣賞的?!崩顣咱赂懈耪f,對于藝術品來說,融入了生活、生命元素,或許可以擺脫“高高在上”的誤解。
而藝術的融入,也能讓農業變得更生動。“大家的生活離不開農業,也會有很多藝術家把農業或者農產品當作素材,讓他們的藝術創作更加貼近生活,藝術化的表達同樣讓農產品變得有文化價值?!?/strong>李曉勐說。
定居廣東的4年時間里,李曉勐愛上了“廣東味兒”,尤為偏愛廣東荔枝、香蕉、柚子等水果,“嶺南味兒都比較有特色,都能吃出花樣了?!痹谥袊r民豐收節來臨之際,她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柚子,以柚子舞歡慶中國農民豐收節,用藝術力量為鄉村振興賦能。
>>>對話李曉勐
“舞動豐收,向所有農民致敬”
記者:作為一名舞蹈藝術家,您對中國農民豐收節有什么感知?
李曉勐:豐收的背后是農民的辛苦付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對農民的致敬和贊美,同時也是對農產品豐收的慶賀。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豐收場景就是風吹麥浪,麥穗自由飄搖那種遼闊感。
記者:您為什么選擇了柚子作為此次“慶豐收”主題創作的題材?
李曉勐:我本身就喜歡柚子這類清甜的水果,9月恰逢梅州柚成熟上市,所以就聯想到把它融入我的舞蹈創作中,整體的舞蹈編排和背景音樂都是比較歡快的,有那種豐收的喜悅在里面。舞蹈前半部分是徒手,展現柚農耕作澆灌的場景,手部和身體部分細碎的動作都是模仿柚子采收,后半部分我選擇長綢扇作為道具,也是來體現豐收的喜悅。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農業生產與藝術創作的結合?
李曉勐:農業和藝術創作是一種雙向奔赴,藝術創作可以賦予農產品更多的文化價值和藝術感,讓它變得更加有故事性。同時,藝術來源于生活,農業又是生活的重要基礎,農業素材可以給藝術作品增加生活氣息,貼近大眾生活。
記者:在您看來,藝術創作如何為農業品牌賦能?
李曉勐:不管是舞蹈,還是繪畫、雕塑,在藝術創作中都需要汲取靈感和能量,選擇農產品作為素材,可以把農業故事和一些品牌信念融進里面,我相信不少藝術家也是有同樣的感觸,我們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品牌去賦能。我希望更多的藝術家也可以關注到農業相關的題材,挖掘農業相關的靈感到他們的藝術領域當中,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賦能。
【來源】南方農村報 南方日報文體部 南方周末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