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了火藥的中國,為何明清時火器技術落后了?
全世界火器日新月異之時,發明火器的中國卻被遠遠地甩在后頭。
明清一反唐宋開明之態,在防范社會的專制上達到了巔峰,是秦制的集大成者,試圖壟斷目力所及最先進的火器技術,既閉關鎖國、切斷與西方的經濟技術交流,又不愿讓民間推動火器的研發和更新換代,整個社會自然也就沒有研究火器的熱情和動力。
責任編輯:陳斌
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圍繞火藥也有一些爭議,比如魯迅說“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又如近年網上有人主張19世紀出現歐洲人發明的黃火藥才是真正的火藥。
這兩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中國發現火藥后,很早就用來制作各種火器用在戰場上。世界從中世紀進入近代,整個過程也全都靠的是黑火藥,黃火藥在近代晚期給這一進程大大加速,但不能忽略黑火藥的意義,而且如果沒有黑火藥做基礎,歐洲人也無法發明黃火藥。
中國火器的巨大潛力
火藥最初出現在道士的煉丹爐中,是當成藥物來使用的。古代醫學認為硝石可以治內熱、胃脹,硫磺可以“化金銀銅鐵”,二者合起來是一種治病的藥物,所以叫火藥,《本草綱目》認為“火藥可以驅蟲辟邪”。
成書于唐代中期的《真元妙道要略》記錄了最早的火藥的威力,硝石、硫磺、雄黃與蜜一起燒可以引起爆燃,很快就能把房屋燒個干凈。
火藥發明后,很快被用于戰場,唐末的軍閥混戰中就有人使用“飛火”。北宋《武經總要》記載了當時火藥的配方,爆炸要用到的硝石含量很低,倒是各式助燃劑如油、松脂、瀝青的含量很高,可見此時的火藥在戰爭中的作用是燃燒彈而非炸彈、子彈,此外,這時的火藥有時候還會加入砒霜來燃燒,讓敵軍中毒,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學武器。
整個唐代和北宋,中國的火藥常用來制作燃燒武器,如火藥箭、火蒺藜、火毬、毒藥煙球、火炮(裹了火藥的炮石,由投石車拋射)等,都是燃燒性火器,其中宋初馮繼升研發的火藥箭利用火藥燃燒的后坐力來推射箭矢,堪稱是今天火箭的雛形。
不過,就技術含量和效能而言,這些火器沒有超越同時代的歐洲。公元678年,東羅馬帝國面對阿拉伯帝國二十萬大軍圍城,使用銅管噴射“希臘火”焚燒敵艦,全殲了龐大的阿拉伯海軍?!跋ED火”的配方已經失傳,但應該是石油為主的化合物,可以在水面燃燒,配合機械噴射威力巨大?!跋ED火”此后長期成為守衛君士坦丁堡海面的秘密武器,諸多強敵折戟于“希臘火”之下,毫無辦法。
到了宋金對峙的時代,因為宋金之間戰爭頻繁,雙方分別發明新火器輔助作戰,中國火器獲得巨大發展。
宋將陳規發明了火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