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推理作家訪談錄丨法醫秦明:真正高智商的人不會犯罪

“我寫小說不是為了吸引眼球,而是希望我的讀者在看完我的小說后都能明白,我們有最專業的法醫和最高的破案率?!?br />
“在我的實際工作中,不存在‘無證之罪’,‘無證’就是‘無罪’。只有找到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才能定罪,因此我的小說可能會更注重證據一些?!?/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悠翔

在當代中國偵探小說寫作者中,“法醫秦明”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一方面,當代具有警察工作經歷的作家其實不乏其人,比如雷米、阿乙等,但像秦明這樣將自己的工作經歷、專業技能與偵探小說寫作結合得如此緊密的作者,堪稱“絕無僅有”。另一方面,如果將“法醫秦明”視為一種更廣義上的文化現象,它由小說起步,后來漸漸延伸到影視、綜藝等不同文化形式,甚至成為很多人心中“法醫”這個職業的代名詞。其中法醫職業與文學創作的彼此交織,構建出了一種驚人的文化傳播力。

秦明是26年檢驗上千具尸體的一線公安法醫,也是懸疑作家,著有法醫秦明系列、蜂鳥系列、守夜者系列、科普書系列。(王奕/圖)

對于作為法醫的秦明,我充滿了敬畏心與好奇感:他當初為何會選擇這個職業?在這個多少帶有些神秘感的職業中工作幾十年,又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變化?面對當今大量關于法醫或仵作題材的文學與影視劇作品,他的專業本身又能夠提供哪些新的觀察視角?

對于作為作家的秦明,我又有著諸多疑問:他如何處理小說寫作中的虛構與真實問題?他如何看待犯罪題材小說中的寫作倫理邊界?他對于偵探小說的類型文學傳統有著怎樣的閱讀傾向和自我認同?而當我在采訪中得知秦明最喜歡的中國偵探小說作家是海巖時,我之前很多心頭的疑問都迎刃而解,一條中國公安文學的發展譜系在我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當然,在最新的小說《白卷》中,我們又認識了作為父親的秦明,相比于前些年偵探文學中流行的“壞小孩”敘事,《白卷》中對于孩子的弱者想象方式或許更加傳統,但也更能切中當代家長們真正的關切和焦慮。在這本小說中,法醫依然是小說中行動的主體,但父親卻更能傳遞出作者內心的聲音。

和秦明的聊天時間不到兩個小時,但我卻在電話這頭感受到了一種踏實、信任與安全感。這可能是因為他言談和聲音中所透露出來的那種樸素與誠懇,也可能源于他多年一線警察工作的職業經歷。而我在這次聊天中,也隱隱約約感受到對“法醫秦明”小說中真實感的另一種理解可能,這種真實感不在于故事本身是否“純屬虛構”,而在于一種寫作態度的堅持與內心對于正義的篤信。

現實中的法醫

南方周末:秦明你好,從你的第一部小說《尸語者》2012年出版以來,經過十幾部小說的出版、多部影視劇作品的改編,一直到現如今非?;鸬木C藝節目《初入職場——法醫季》。法醫從一個原本比較小眾、多少帶有一點神秘感的職業,到現在漸漸為大眾所熟知,你最初為什么會選擇法醫這個職業?

秦明:我上中學的時候對法醫也基本上不了解,我父親是警察,母親是護士,父親對我有一種“子承父業”做警察的情結和期待,但母親覺得做警察太危險,后來我報志愿的時候就折中報了法醫。

南方周末:你第一次上解剖課的時候,是怎樣的場景和感受?

秦明:我是1998年上大學,開始進入法醫專業領域的學習,在學習與工作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法醫的重要。比如我小說《尸語者》中的第一個故事,講幾個青年打架斗毆,一個人被刺傷致死。原本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案子,但需要法醫對致傷工具的鑒定,才能準確判斷出他們各自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關鍵這一起案件的死者是我的熟人,所以對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挑戰。這是我第一次解剖課,印象非常深,我被法醫工作的重要性所深深震撼,并從此立下人生志向:這輩子一定要當一個好法醫。

南方周末:在你后來從事法醫工作的過程中,會有什么心路上的變化嗎?

秦明:開始我會對犯罪者感到非常憤怒,嫉惡如仇。但一個法醫真正成熟的標志是淡然,不會過多關注于案件以外的東西,而是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尸檢上,盡最大努力尋找線索。

南方周末:就是法醫隨著工作經驗的不斷累積,不只是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