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保險公司與農業強國的三幅時代畫卷
今年“小滿”剛過,山東省鄒城市看莊鎮成方連片的小麥已青中泛黃,進入灌漿成熟期。中國人壽工作人員實地了解小麥墑情、長勢和病蟲害情況。(中國人壽供圖/圖)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被列為八項重點工作之一。年初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中國人壽積極發揮金融保險專業優勢,圍繞“三農”創新開展農業保險、涉農保險、涉農投資信貸等業務,為農業強國建設保駕護航。不論是推動農業產業發展、蒸蒸日上的鄉村振興,抑或直面災情、共克時艱的保險保障,還是波瀾壯闊的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長卷中,都有中國人壽的身影。
蒸蒸日上的鄉村產業振興
9月的南方,艷陽高照,如同春日的油畫。
汽車行駛在云南省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映入眼簾的是生機盎然的田野、炊煙裊裊的村莊與紅瓦金頂的佛塔。
孟連縣位于中國西南邊陲,是普洱市乃至云南省拓展與周邊國家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打開手機地圖,緬甸就在對岸,而真正抵達孟連縣,穿街走巷,看到的是油潤蒼綠的牛油果林、現代化的精品云南咖啡街區和邊境幸福村里促膝圍坐神情怡然的村民。
作為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今生機盎然的邊境小城,孟連充滿民族風情,更是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依托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這里的咖啡遠銷海外,精品咖啡在國際上屢獲大獎;當地的牛油果改寫了我國牛油果依賴國外進口的歷史;還有茶葉、甘蔗、澳洲堅果等優質農產品,為當地農業產業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深入這一幅綠色油畫的肌理,孟連縣還有三十多萬畝橡膠林錯落散布,更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9月,年近60歲的相安嫩正與一群膠農在橡膠林中察看橡膠樹的長勢,陽光穿過樹梢,在起伏的橡膠林地留下片片光斑,潮濕的紅土涌著一股水汽,橡膠樹下的容器里還留著汁液痕跡。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乳白色液體,卻是國家十分重要的工業原料與戰略物資。在凌晨,膠農們常常戴著頭燈上山干活,因為夜里的橡膠樹出膠量才最大。
對于孟連縣的膠農們來說,通過種植橡膠獲得可觀的收入并非易事。從白粉病、氣候變化乃至俄烏沖突導致的大宗產品市場波動,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都會逐層傳遞到這片邊陲之地與每一個普通農戶身上。
云南普洱市孟連縣勐馬鎮的膠農準備割膠。(中國人壽供圖/圖)
過去,膠農的故事就像千百年來傳統農業的元敘事:農民們足夠勤勞,卻缺乏抗風險的能力,面對快速的市場變化,常常有心無力,“膠賤傷農”的事時有發生。
而現在,相安嫩說,孟連的膠農不再像過去那樣,每天都要提心吊膽。2022年,橡膠期貨價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跌至8.6元一公斤,市場傳導影響到孟連天然橡膠的收購價,相安嫩和村民們的收入也受到影響,但依靠“保險+期貨”的市場風險保障,相安嫩得到每畝橡膠大約69元的賠付,價格損失得到了彌補。
“之前的賠付,我已經拿到了?!毕喟材坌牢康卣f。鄉村、田野是金融保險服務的熱土,即便處于祖國邊陲,優質的金融保險服務在這里也沒有掉隊。在孟連縣,從種植橡膠的農戶、到養殖生豬的農戶,他們說起作為“農民”切身感受到的積極變化時,都提到了保險,提到了中國人壽。
國之大者,為國為民。如何保障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人壽長期思考與投入,并將此視為服務農業強國建設的實際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三農”事業進入新的階段,中國人壽在高質量服務農業強國建設上不斷“加速度”,依托自己綜合經營上的優勢,以農業保險為抓手,匯入新時代“三農”事業、鄉村振興的偉大藍圖,從自然風險保障到市場風險保障,從農業單一環節風險保障到全鏈條發展風險保障,從完善農村地區金融保險服務基礎設施到創新三農金融保險產品服務,中國人壽在服務實踐中構建了三農金融保險的長遠發展目標。
以“保險+期貨”為例,2016 年,中國人壽響應政策號召,集團旗下財險公司率先在湖北開始了“保險+期貨”試點。至2022年,中國人壽“保險+期貨”已覆蓋25個省份,全年提供近70億元風險保障,支持賠款約1.88億元,在這一創新領域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
李昊城是中國人壽財險云南省分公司農村業務部的一名員工,長期扎根在鄉間地頭,真正走近農民身旁,見證了中國人壽的本職工作與以孟連縣為代表的鄉村一線共同發展的腳步。在云南省,中國人壽財險云南省分公司連續6年承保了“保險+期貨”項目,涉及天然橡膠、白糖、生豬等多個領域,累計承保7.45萬戶次,承保保額超30億元。
作為西雙版納人,李昊城十分清楚膠農的憂慮與需求。他介紹,“橡膠樹生長周期長,割膠手藝要求高,相應的割膠人工費用也高,但橡膠樹又不像一般農作物必須一年一采收,所以當天然橡膠市場價格低迷時,膠農一旦覺得割膠不劃算時,就會放棄請人割膠?!崩铌怀茄a充,“面對風險,如果一個產業最前端的積極性不高了,大家都不愿意種不愿意割膠,那整個產業鏈都可能出問題?!币虼?,在李昊城看來,“保險+期貨”至少很好地起到了穩產的作用,保護了膠農的積極性,也從源頭保障了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項新型的金融工具,“保險+期貨”可以解釋為:保險公司面向農戶,通過“價格保險”將農戶組織起來,“集體”進入期貨期權市場,進而通過期貨市場轉移對沖農戶種養殖的大宗農產品的市場風險。據了解,“保險+期貨”項目主要涉及期貨市場大宗農產品,不僅有利于保障相關農戶的基本收益,也有利于維護國家糧食產業安全以及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有利于新型農業企業的規?;l展等。
中國人壽工作人員為種植農戶講解當地政策性農業保險。(中國人壽供圖/圖)
但把這些專業的金融概念帶給農戶并不容易。以云南為例,在鄉鎮村屯,在田園山崗,中國人壽財險云南省分公司采取自建、合辦的方式,建立“三農”保險服務站,組建了一支“懂農事、知農時、察農需”的專業化農險基層服務隊伍,為此做了大量下沉式的宣傳培訓,從保險知識、期貨知識、產業政策、金融講座、志愿服務,讓農戶直接能親身接觸到“保險+期貨”,逐步地慢慢地了解到“保險+期貨”是怎樣運行的,在價格變化的時候,能獲得多少賠款。
潤物無聲,正是這些看似細碎的小事、雜事,展現出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欣欣向榮的圖景,也是負責任、有擔當的金融央企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農業強國的具體實踐。
來自孟連縣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感慨,“如果2017年到2022年,‘保險+期貨’項目,主要還靠政府、保險公司來宣傳,那么2022年以后,農民的認知與接受程度已經發生質的變化,許多農民已經會根據自己的風險情況,評估是否需要投保?!?/span>
放眼全國。在其他“保險+”模式上,中國人壽也在不斷探索創新。例如,在廣州,推出基于“中央氣象臺-大商所溫度指數”的水產養殖溫度指數保險產品,為我國應對糧食面臨的極端天氣挑戰提出期貨之策;在北京市懷柔區,以“保險+信貸+電商+科技+智庫”模式為“懷柔板栗”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在天津市開展“保險+融資”“保險+氣象”等多種形式的保險產品創新,通過“活體抵押+保險保障+銀行授信”模式盤活生物資產,獨家開發“菜單式”綜合氣象指數保險產品稻田蟹氣象指數保險等。在山西省,創新“保險+農擔+信貸+期貨”四位一體模式,為果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金融保障……
建設農業強國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國人壽不斷將保險服務向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拓展,穩住“三農”壓艙石,接續全面助力農業強國建設,支持鄉村振興,那些植根于廣袤大地的農業保險實踐,所帶來的積極效應,未來還將持續不斷地顯現。
驚心動魄的救災與“護航”
過去千百年間,“看天吃飯”是每一代農人躲不開的“命運”。2023年7月下旬,受臺風“杜蘇芮”的影響,廣袤的華北平原下起連日暴雨,也再次警醒人們,新時代農業強國之路上,不僅有像孟連縣那般蒸蒸日上的畫面,也有農業生產遭受到自然災害時驚心動魄的場景。
一個半月前,保定涿州桃園街道大馬村的農戶徐振慶,正擔憂地看著陰沉的天空。同一時間,另一群人也在監測“天空”,緊盯著“杜蘇芮”對河北地區帶來的強降雨影響,每日在“國壽i農險”App上更新著氣象預警。
在中國人壽財險河北省分公司的大樓里,氣氛緊張而忙碌。面對難以預估的降雨量,中國人壽財險河北省公司黨委決定提前預備啟動“農業保險重大災害應急預案”,通知各級農業保險條線工作人員做好災害應對的準備。
7月底,保定、邢臺、邯鄲、廊坊等地市迎來強降雨,降雨量嚴重超過預期,暴雨災害已成事實。持續多日的降雨匯聚成洪水,大風吹倒了大樹,洪水漫過道路,在最嚴重的地區,洪水一口一口“吃掉”了農田、道路與房屋。
災害發生后,中國人壽財險河北省分公司組織人員多次趕赴保定、邢臺等受災嚴重的一線區縣、鄉鎮了解具體受災情況。與此同時,農險受災和理賠賠付應急工作啟動,理賠工作小組第一時間聯系農戶了解受災情況、安撫情緒、協助農戶盡快取得賠款。
在重災區涿州,中國人壽財險查勘員高志強與來自周邊唐山、秦皇島等地近50位同事一起被集中抽調至此,全力支援當地保險理賠工作。那段日子,白天,中國人壽財險的農險專員們深入各村各戶,了解農戶受災情況、協助農戶進行系統報案、收集理賠資料;晚上,所有人加班加點,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推動農險案件理賠,將理賠工作做在田間地頭上。
徐振慶的玉米田也受到了內澇水淹。洪水散去后,他第一時間沖回家??吹奖谎捅粨p的玉米地,徐振慶慌了神,他想到自己每年投保的保險,立即聯系了中國人壽?!皼]想到他們開通了綠色通道,很快就幫我定損、理賠,看到理賠款項打到賬戶,這讓我的心安了不少?!毙煺駪c說。
中國人壽財險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查勘承保區域。(中國人壽供圖/圖)
在大馬村,無人機在天空中盤旋。中國人壽財險保定市中心支公司的王利是第一批進入大馬村里勘測定損理賠的工作人員,面對現場復雜的環境,他們申請了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等技術支持,為農戶第一時間確認損失面積,推動著各項工作快速開展。村公章被水沖走怎么辦?可以后補;種植清單不在了怎么辦?按投保清單先進行賠付,后期再矯正;部分土地的流轉證明沒有了?村集體認可先行賠付,后期再補。中國人壽特事特辦的理賠服務贏得了當地群眾的稱贊。據介紹,中國人壽財險保定市中心支公司對大馬村絕產大戶、絕產集體保單優先進行了賠付,迅速支付了103萬元的賠款,大額賠款支付到賬后,給大馬村和“徐振慶們”吃下“定心丸”。
大馬村當地農戶獲理賠現場。(中國人壽供圖/圖)
涿州市政府的相關部門對中國人壽財險保定市中心支公司應急處置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接到災情預警后的第一時間,中國人壽財險保定市中心支公司迅速開展救援救災、理賠定損等各項工作,為災后重建、盡快恢復正常經營生產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苯刂?月底,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在河北省接到農業保險報案4728件,已決賠款4700余萬元,已為1.6萬戶次的農戶進行了理賠賠款支付。
而在這場對抗自然災害的挑戰中,除了迅速保險理賠外——他們發布信息、搬運行李、幫扶老人、轉移安置、組織救援、走訪企業、清理衛生、配發物資、標注積水路段……彰顯了保險人在大災面前沖鋒一線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的責任擔當。
生生不息的農業與守護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黃河、長江流域是世界農業的起源地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糧食生產不斷邁上新臺階,成功培育了數千個高產優質作物新品種新組合。打開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長卷,是一幅農田建設、品種換代、硬件升級、科技進步共同勾勒出的震撼畫卷,而其中,中國人的主糧安全始終是著墨最多、事關國運民生、國家安全的重點。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在各種農作物中,水稻、小麥、玉米是三大主糧作物,事關農業基本盤穩定。2012年,中國人壽正式進入農險市場后,始終緊跟國家農險政策指引。2022年,中國人壽進一步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收入)保險試點,旗下財險公司落地12個省份、298個縣(區),累計承保面積超4600萬畝,助力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財險山東濟寧中心支公司共承保當地小麥完全成本保險68.8萬畝,提供風險保障6.54億元。(中國人壽供圖/圖)
以江西為例,今年以來,中國人壽在當地中標區域47個縣區內開辦了水稻種植保險,承保面積達到603萬畝,為全省33.63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60.27億元。在24個產糧大縣承保水稻完全成本保險,承保面積達到446.40萬畝,為全省19.34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9.10億元。與此同時,中國人壽在江西還針對性地大力發展水稻制種綜合氣象指數保險,服務當地農業支柱產業雜交水稻制種,該保險通過氣象數據監測是否觸發理賠閾值,對投保制種水稻進行賠付,2022年為江西1090戶制種農戶支付賠款近1300萬元,賠付面積超3.8萬畝,促進當地制種面積翻了近一倍。水稻制種綜合氣象指數保險的推出,為各地制種保險的探索提供了可復制案例。
此外,中國人壽農業保險大力實施擴面、增品、提標,聚焦做好中央對地方“以獎代補”特色農產品保險,因地制宜開發地方特色農險產品,先后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15個省份落地,支持脫貧縣在“一縣多品”的基礎上打造更高層次的產業集群,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油茶也是江西規模較大的特色農業產業之一,種植面積和油茶產量均位列全國第二,種植、生產和銷售環節面臨一定風險損失,但一直沒有一款覆蓋油茶生產、銷售全產業鏈風險,且符合農戶需求的保險產品。中國人壽財險江西分公司中標承保油茶保險項目后,迅速深入油茶生產一線調研,研發了涵蓋油茶樹體保險、油茶鮮果產量保險和油茶價格指數保險在內的系列產品,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油茶從種植、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風險保障需求。產品推出當年,就將油茶保險打造成全省規模做大、覆蓋面最廣的特色農險產品,承保面積達到油茶種植面積30%,帶動江西省油茶產業產值增加20億元。
除了“入地”保障主糧作物,還有“下?!?。山東濱州博興縣水資源豐富,有著發展水產品得天獨厚的優勢,被譽為“中國南美白對蝦之鄉”。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山東分公司除開展南美白對蝦傳統養殖險外,創新推出綜合氣象指數保險,承保4年來,累計為2270位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近3.6億元,有效支持地方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在東營,黃河流域最大的大閘蟹養殖基地,2021年以來,中國人壽財險山東分公司獨家開辦黃河口大閘蟹養殖綜合氣象指數保險。以臺風和強降雨災害作為保險責任,累計為50位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6587萬元,支付賠款245萬元。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隨著時代發展,人們既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多樣”,這對“三農”金融保險也提出了相應的創新要求。中國人壽不斷探索創新“三農”金融產品服務,2023年上半年,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壽險公司為1.9億農村人口提供風險保障18萬億元,財險公司農險在售產品2300余款,6萬多個“三農”服務站點扎根1600多個縣鄉鎮村,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增速達25%,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超1600億元,集團保險資金投資鄉村振興存量規模超700億元,以保險、投資、銀行綜合金融全面護航現代化農業健康發展。
初心不忘,人民至上,中國人壽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確保糧食安全、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在金融保險業發揮“頭雁”引領作用,主動作為,創新發展,始終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工作目標,為人民福祉保駕護航。
展開這三幅畫卷,從保障主糧作物、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到暴雨汛情,救災理賠,共克時艱;再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鄉村美好家園。一樁樁勇擔責任的生動事例,勾勒出中國人壽參與鄉村振興、保障“三農”,在中國農業強國建設之路上,一路守護相伴的堅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