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六答丨廣州樓市部分放開限購,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9月20日,廣州發布《關于優化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在全國一線城市中打響部分放開限購的第一槍。本次樓市新政有著力度大、范圍廣等特征,力爭有序有效促進全市房地產市場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同時,《通知》旨在實施分類精準施策,持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力度,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作行為。
當前,在房地產行業結構性調整的關鍵時期,廣州市積極響應貫徹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近日來,廣州在一線城市率先落地“認房不認貸”政策,首套房貸利率率先突破LPR下限,本次廣州依舊在一線城市中身先士卒,打開房地產行業發展新局面。
《通知》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包括放開部分區域限購,放寬非戶籍人員購房資格,以及個人銷售住房增值稅征免年限從5年調整為2年等,多措并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回暖向好。此外,昨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戶籍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兩端并舉將共同完善廣州“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機制。
新政答疑
問:廣州市今后限購與非限購區域具體是什么?
答:《通知》提出,廣州市戶籍居民家庭在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鎮、太和鎮、人和鎮、鐘落潭鎮)、南沙等區域仍然限購2套住房。這意味著除上述提到的區域之外,廣州其余地區已不再設置限購條件。
問: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可否享受放開區域紅利?
答:《通知》明確,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上述區域限購1套住房,購房條件為從購房之日前在廣州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證明滿2年。此前,非本市戶籍居民在廣州市購房需滿足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證明滿5年,本次新政策降低了非戶籍居民的購房門檻。
此外,《通知》規定,除以家庭為單位計算外,本市戶籍成年單身(含離異)人士在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鎮、太和鎮、人和鎮、鐘落潭鎮)仍限購1套住房。
問:新政對于境外人員在廣州購房是否有影響?
答: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按照《關于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建住房〔2006〕171號)、《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有關政策的通知》(建房〔2015〕122號)執行。
問:本次《通知》印發后,政策落實時間節點是什么?
答:政策調整自2023年9月20日0:00起施行,購房資格審核適用政策與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為準。
問:個人住房銷售增值稅征免年限由5年降至2年,具體如何操作落實?
答:將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黃埔、番禺、南沙、增城等區個人銷售住房增值稅征免年限從5年調整為2年,政策的適用認定以稅務部門具體審核意見為準。
問:《通知》的印發是否意味著廣州市未來實現人人住有所居,將更多以商品房市場為主?
答:一直以來,廣州市堅持“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制度,“十四五”期間,廣州市提出將新增66萬套(間)保障性住房,高于同期新增的商品房數量(65萬套),為全國一線城市中保障性住房供應量最多城市。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部門介紹,接下來,全市將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加快建立健全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配售的保障性住房為主體的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
同時,繼續做好公共租賃住房托底保障,適時提高公共租賃住房收入準入線和租賃補貼標準,進一步擴大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引導一部分保障對象通過領取補貼解決住房困難問題,完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方式。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將通過政府給予土地、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加快建立健全配售的保障性住房的配套政策體系。
【聲音】
針對本次廣州樓市新政,南方+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專家解讀,新政發布后的后續階段里將對全市房地產行業有何影響?聽聽專家怎么說。
廣州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廣州市和廣東省房地產協會專家委副主任 歐江波:
這次房地產發展政策的調整優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將對廣州房地產市場和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很好的提振和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有利于廣州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鑒于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和三年疫情的滯后影響,當前房地產市場和宏觀經濟確實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非常需要相關政策做出調整優化。前期出臺的“認房不認貸”“降息降首付”等政策,總體來看是間接的、溫和的,政策力度和效果都不夠。這次出臺的放松“限購限外”政策,屬于行政管制政策的放松,是直接的、實質性的,是非常重要、必要和及時的,相信對市場一定能夠起到很好的提振和促進作用。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一線城市,廣州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也會對國內其他二三四城市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因此,廣州這次政策優化調整可謂意義重大,值得高度肯定。
二、有利于房地產市場與住房保障的協調平衡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策優化調整,不僅優化調整房地產市場政策,而且進一步強化了住房保障政策,強調市場和保障適當分隔、平衡用力、互相促進,從觀念上厘清了模糊思維,從行動上堅定了工作方向和力度,有利于做大做強更好的市場和更好的保障,有利于房地產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協調發展。
三、有利于廣州各區之間、廣州和周邊區域之間的協調融合發展
這次政策優化調整主要針對廣州外圍區域,中心城區和南沙區仍執行較為嚴格的限購措施,充分考慮各區產業、人口和房地產市場實際情況,很好地體現了“因區施策”原則,有利于廣州各區之間更好地協調發展。
事實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有力實施,大灣區一體化呈現加快趨勢,目前廣州超過50%的勞動人口是非本市戶籍人口,廣州是一個非常開放、動態的城市,“限購限外”等政策的適當放松完全契合了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客觀需要。這次房地產政策優化調整,不僅對廣州房地產有重大促進意義,而且對廣州和大灣區的經濟、空間和社會的長遠發展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