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歡迎研發:一場以研發為名的“雙轉型”

編者按:

城市的競爭,終于來到了科技領域。

2023年6月,中部省會城市長沙提出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9月7日,南方周末發表文章《全球研發中心:網紅長沙的新征程》,深度解讀長沙這一新動作對區域經濟格局產生的影響。

文娛場景豐富,生活方式多樣,這是生活友好型城市的誠意;產業基礎雄厚,大國重器集結,這是制造友好型城市的基因?!吧钣押谩币齺砣瞬?,“制造友好”提供產業基因,二者共同為“研發友好”賦能。城市的優勢融為一體,過往的一切都有意義。

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規劃的背后,長沙正發生兩種模式的轉型:其一,制造中心往研發中心的融合轉型;其二,生產中心往生活中心的融合轉型?!半p轉型”驅動城市功能和創新能級的螺旋式進階。

“兩個轉型”同時進行,“三個友好”彼此關聯,在中部地區正在展開的創新實踐及其下步走向,不僅將帶動新一個創新中心的崛起,也對制造業城市的轉型具有示范意義。
這場以研發為名的科創熱潮,發生在制造業大市長沙,有著某種必然性:加強技術研發創新,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既是一場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沖鋒戰”,也是一場核心技術主導權的“爭奪戰”,更是中部城市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位次排序的“追擊戰”。

2018年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時任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曾提出,面對工程機械和制造業數字化,該集團“要么翻身,要么翻船”。

不同年齡階段與性格特質的人,對理想生活的定義也不相同?!伴L沙市人才政策實實在在地幫助我解決了一些現實難題,尤其是小孩子入學的問題?!焙盗赫f。

(本文首發于2023年9月21日《南方周末》)

發自:長沙

責任編輯:朱七七

茶顏悅色店鋪門外人潮涌動。(受訪者供圖/圖)

2018年夏天,赴美求學工作十余年的胡璧梁決定回國。

2007年開始,胡璧梁先后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深造,師從“CAR-T細胞療法之父”卡爾·朱恩。拿下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博士之后,胡璧梁也在密切關注國內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2018年6月,已在美國成家立業的他,決定赤手空拳回到長沙,從零開始。

三年后,又一個夏天,距離胡璧梁辦公處四公里之外,一個兼具人才聚集、前沿研究和成果轉化功能的新型研發機構——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下稱“北大長沙研究院”)啟用。已獲認定某一線城市高層次人才的白曾鼎,決定放棄近百萬元的補貼,加入研究院。

網紅城市長沙,在社交媒體上熱度極高,夏天尤盛。身為暑期旅行熱門目的地,這里甚至流傳著“岳麓山被游客踩矮2cm”的戲言。不過,多少在人們意料之外,游客紛至沓來的同時,頂尖的科技人才也正前來。

“長沙歡迎研發?!边@一本不成文的城市態度,此前已被當地主政者奉為圭臬,終于在2023年夏天高光登場。6月19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互聯網岳麓峰會開幕式上宣布:謀劃將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7月30日,長沙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和實施意見。9月1日,一批來自高校、科研機構、領軍企業的科技研發機構,在長沙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首開式上,或現場揭牌,或簽約動工。

一場研發熱,開始攪動這座中部城市。

熱潮背后,有更多城市發展的奧義值得深究。南方周末經過調研發現,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規劃,以及這座老牌工程機械之都微觀的創新實踐,揭示著長沙目前發生著的兩種轉型模式:其一,制造中心往研發中心的融合轉型;其二,生產中心往生活中心的融合轉型。

“雙轉型”驅動下,長沙的城市功能和創新能級正悄然發生著螺旋式進階。

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開發的智行底盤,能夠實現四輪獨立轉向和四輪獨立驅動等功能,輕松完成原地掉頭和橫向行駛。(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易億/圖)

研發者的互動網絡

“我個人一直在生物制藥方向上做研發,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技術創新,研制出一種更好的創新藥?!睆氖虏《鞠嚓P研究及基因治療十余年,胡璧梁一直將創新藥的研發,作為職業追求與人生目標。

他從美國回到長沙繼續這項研究事業的決定,有很多人不理解,但胡璧梁有自己的考量。

“湖南生物制藥產業相對于美國來說,確實基礎薄弱。但如果能在這里做出一款創新藥,不僅能為祖國家鄉的腫瘤病人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也能為家鄉的生物制藥產業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這也是我在技術研發征程上追求的核心價值和意義?!?/p>

帶著這樣的斗志與期許,2018年夏天,胡璧梁一個人赤手空拳,回到長沙,做創業的前期準備工作。

很快,他就不再是孤軍奮戰。

這里有同行在實驗室與設備上的支持,有工業園區的廠房優惠,還有政府人才政策、創業政策的幫扶。

胡璧梁細數在創業過程中得到的多方幫助,并將其歸結為“幸運”。但其實,這種“幸運”的背后,是整個城市對高科技行業的尊重,對高科技人才的偏愛,更是對高科技智慧成果的期待。

在這樣的環境中,研發的落地過程比較順利。2023年,胡璧梁所創立的湖南思為康醫藥有限公司,拿到了國家1類新藥的臨床試驗批文。這是湖南省第一個生物制藥 IND的批文,意義重大。

在胡璧梁的規劃中,未來三年,第一個細胞藥物的臨床試驗將全部完成,團隊研發的細胞藥物能夠順利上市。

這不僅是技術上里程碑的突破,也是一個地區產業蓬勃發展的起點。

同為新研發力量,同樣選中長沙,但北大長沙研究院卻是另一種故事起點。

作為承載北京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研究院各個研究中心設立之初,就充分考慮了長沙當地的產業特色,“進一步接近市場前沿與產業需求”。

白曾鼎所在的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圍繞數據要素開展應用研究,并致力于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傳統產業升級的國家戰略;隔壁的工業智能研究中心,則是面向智能制造、物流交通、供應鏈等領域的數智化轉型需求,通過數據、算法與模型賦能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長沙是制造業大市,從硬件、軟件到云服務,以及制造業生產加工環節龐大的數據量,都給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庫,也是我們選擇在這里做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原因?!卑自φf。

而在海外研發團隊、新型研發機構之外,還有值得關注的第三種“外來力量”——外資研發中心。

一邊是新進入駐。2019年,舍弗勒在湘江新區成立大中華區第二研發中心,并與本土企業湘江智能、希迪智駕等密切互動,在協同研發與信息共享中,加速了長沙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發展進程。

一邊是加碼投資。比如,索恩格中國計劃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持續加碼在長沙的研發投入。新打造的索恩格全球新能源產品和技術研發中心,建筑面積上萬平方米,預計年內投入使用。

外來研發新力量涌入,本土企業的研發范式也萌發不絕。

產業是創新的活水源泉,企業是創新的核心主體。在華東師范大學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杜德斌看來,中部省會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需立足自己的優勢產業,進行差異化競爭,培育細分行業的全球研發中心,再通過創新擴散效應逐步靠攏目標。

以工程機械為例。在胡璧梁出國深造的2007年,石文兵從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專業畢業,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他坐上了三一重工校招的大巴車。不久后,來自湖北宜昌的呂闖,決定去中南大學機械專業繼續深造。

“這里有工程機械行業最活躍的市場和最前沿的技術?!睅е环N期盼,兩人先后來到長沙。自此,命運的軌跡已暗中標記交集。

十五年后,石文兵成為三一重工的高級工程師,主導多項重大研發項目,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并與公司一同走向國際,運用全球創新資源開展技術攻關。據了解,三一集團海外業務現已覆蓋16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德國、印度、巴西、印尼等擁有13個海外制造中心。

呂闖在央企研究院工作8年后,加盟為三一重工提供產品與服務的上游企業,擔任湖南中機申億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從零開始組建檢測中試基地,填補工程機械和核心零部件部分檢測及中試服務項目的空白。

同一條產業鏈,不同的位置,鏈主企業與配套企業,各司其職,共同為工程機械的產業迭代作出貢獻。

海外頂尖研發團隊入駐長沙,為新興產業建鏈奠基;外來新型研發機構與當地產業集群高度對應;外資研發中心持續加碼,并與本土企業密切互動;與此同時,長沙龍頭企業走向國際,配套企業相互協作,鏈條內部關系緊密、協同共研。長沙研發主體全景圖已基本浮現。多類型的研發主體各顯神通,釋放著創新的能量。這是當前長沙真實且頻繁發生著的創新故事。

在賽迪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主任王凡看來,長沙的創新實踐,與他的觀點不謀而合。王凡認為,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應發揮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鏈上大中小企業深度合作,持續不斷補鏈強鏈優鏈,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平臺等協同聯動、競合共生的生態發展格局。

正是有他們的存在,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目標,并不虛妄。

繁盛的研發全景圖下,滋養其蓬勃生長的動力內核到底是什么?換句話說,為什么長沙如此需要研發?

申億研究人員正進行模擬裝配實驗。(受訪者供圖/圖)

研發與制造的雙向驅動

想要回答上述問題,要先了解長沙的產業背景。

這里擁有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電子信息、儲能材料等七大千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數字經濟總量突破4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占GDP比重達29.6%。還坐擁全球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另外兩個是美國伊利諾伊州和日本東京,被譽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

據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2)研究報告》顯示,長沙先進制造業發展情況排名第八,位居中西部城市之首。這座以“娛樂”軟性實力聞名的城市,更與“制造”硬核產業關系密切。

但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后疫情時代背景是,國際經貿格局的風云巨變,國內人口紅利的減弱和產業空間的緊張,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綜合多位研究者的看法,這場以研發為名的科創熱潮,發生在制造業大市長沙,有著某種必然性:加強技術研發創新,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既是一場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沖鋒戰”,也是一場核心技術主導權的“爭奪戰”,更是中部城市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位次排序的“追擊戰”。

研發即“研究與開發”,指制造業從實驗室技術到新產品開發的關鍵環節。

“長沙提出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其實是一種目標極為清晰的信號機制,產業轉型升級的領跑意圖顯著?!痹谇迦A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玲看來,長沙是第一個專門把“研發環節”拎出來作為品牌打造的城市。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利用本地的制造業優勢,率先以研發突破或者說創新推動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從當地政府的戰略規劃來看,長沙市并不打算將這一轉型升級完全留給市場自己去試錯,而是通過政府有組織的方式來進行大規模的規劃布局和投資,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政府有組織、有謀劃的領跑行為,底氣的源頭,依舊來自企業。

在2018年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時任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曾提出,面對工程機械和制造業數字化,該集團“要么翻身,要么翻船”。

2022年,三一重工長沙18號工廠獲評“燈塔工廠”,這是湖南省的第二家,代表著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廠房內所有設備聯網互通,生產信息、使用情況、裝配線信息流完全貫通,廠房內零部件轉運全部由AGV(自動導引運輸車)自動配送機器人進行。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降本增效”這一高質量發展的代名詞,有了生動的場景做支撐。

深耕機器人領域十余年的高狄,對技術研發如何改變傳統制造業,有著長久的觀察與思考。他所在的長泰機器人,以挖掘制造業技術升級場景、滿足應用需求為己任。在高狄看來,若想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走到全球的領先位置,長沙或許可以在軟件與工業互聯網賽道上著重發力,打出差異化的優勢。

因此,高狄著重網羅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科技人才。同樣來自東北的郭東妮就是其中一個好苗子。這位看起來白凈乖巧的95后女工程師,實際是機器視覺及人工智能算法研發項目組組長,曾帶著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碩士“娘子軍”,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布匹瑕疵檢測系統——“ZTVT胎基無紡布自學習視覺系統”,用人工智能解放了工人的雙眼。

長泰機器人并不是個例。超能機器人、頂立科技等一眾專精特新企業,正依托長沙的科教資源與產業優勢,在機器人、智能裝備、新材料等諸多領域,爆發出蓬勃的創新生命力。通過細分領域的技術突破,加速產業的升級過程。

“技術創新實際上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技術創新,催生新產品,最后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產業;另一種是通過科學技術的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換代。后者的需求永遠存在,并且體量更大?!倍诺卤蠓治龅?。

在他看來,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就是要通過一系列措施,集聚大量的研發中心,包括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本地的研發中心、新型研發中心等多種類型,催生商業模式、技術的革新,從而帶動產業的升級與城市功能的轉變,使長沙從產品生產中心轉型為知識生產中心。

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在國際上有諸多城市案例,以產品生產中心(制造中心)與知識生產中心(研發中心)的關系來看,大概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以香港為代表的模式。因生產要素成本上漲,改革開放以來,香港通過“三來一補”的模式將制造業轉移至珠三角地區,卻并未轉向發展研發,而是轉型為以金融業與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而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紛紛搭建起了自己的研發網絡。不過,香港對研發始終保持著關注,曾于上世紀90年代探索過“數碼港”計劃等促進研發的政府行動,而今更是大力發展創新科技,打造向北與深圳科創資源融合的“北部都會區”。

第二種是以底特律為代表的“單一制”模式。作為美國汽車工業的心臟地帶,因轉型升級的腳步慢于市場變化,底特律一度人口快速流失、產業急速衰退,經過一系列復蘇計劃的刺激與引導,這里如今變身為汽車工業的研發中心。

同樣以汽車工業為支柱產業的慕尼黑,卻走出了與底特律完全不同的產業路徑。這里有寶馬歷史最悠久的工廠,還有奧迪、曼恩集團等汽車公司的研發總部,是生產與研發兼而有之的“雙融合”模式。

在杜德斌看來,面對以實體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中國諸多城市應參考慕尼黑汽車產業的發展經驗,鼓勵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同時保留生產中心與研發中心?!叭诤限D型、兼而有之,才是我們城市產業健康發展的目標?!?/p>

視野從海外諸城回到長沙,不難發現,以制造業為重,如今建設全球研發中心的長沙,不正是“慕尼黑模式”的后來者嗎?

多種研發主體匯聚而來,彼此之間密切聯動。其本質來源于長沙產業基礎好,新技術在這里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與應用場景,從而敦促技術的快速迭代;而新的研發成果又將賦能制造業升級,促進其從規模向研發、品牌等微笑曲線的兩端轉移。研發與制造之間雙向驅動,共同作用于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至此,我們已然窺得長沙第一個“轉型”的全貌:從制造中心到研發樞紐轉型,從產品生產中心到知識生產中心轉型,并且不是單向度的從“你”到“我”,而是兩種中心的相融,是“制造”與“研發”的協同,是“產品生產”與“知識生產”的共生。

更為可貴的是,在長沙,這種“融合轉型”的模式,不僅發生在產品與知識的生產環節,還發生在“生產中心”與“生活中心”的平衡之中。

(梁淑怡/圖)

人才“引與留”的秘密

生產中心與生活中心的兼顧與融合,是長沙獨有的城市優勢。這一特點的直接影響,就是吸引大量人才奔涌而來。

十年間,長沙常住人口增長率32.3%,其人口增長絕對值與增幅均位居中國重點城市前列。

陳玲介紹,根據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聯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團(Nature Research)發布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2》(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2022)報告,長沙與人才相關的指標都表現不錯,諸如每百萬人專業人才流入、每百萬人的活躍科研人員數量、高被引科學家數量等指標,幾乎都在全球50-70名的排位。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得人才者得未來。而諸多數據顯示,長沙這座城市,在人才吸引力上有著異于其他城市的優勢。

這里既有胡璧梁、白曾鼎等湘籍人才的回歸,也是石文兵、呂闖等湖北人才的應許之地,還是高狄、郭東妮等不同年代東北老鄉的共同選擇……

人才的腳步,早已打破了地理區域的限制,展現出新的流動規律。多名專家分析指出,人才“引與留”的奧秘,在“人隨產業走”這一既有定律之外,還在于城市生產中心與生活中心的均衡融合程度。

而后者的關鍵之處在于,能否滿足人才對于職業成長與勞動回報的物質性需求;能否滿足人才對于房價、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保障性需求;能否滿足人才對于文化、休閑、消費等公共空間享有的精神性需求。

三種需求同時滿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長沙已然出現了一種新趨勢,正由單一生產中心向生產與生活中心融合空間轉型。

在王凡看來,生產中心和生活中心的融合是時代趨勢,需要更加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應對人的訴求,所反映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95后的郭東妮,早在湖南大學讀書時,就愛上了長沙的美食和友好的房價,并決定以后留在“這座快樂的城市”。如今的她,工作中是一個專業嚴謹的女工程師,生活中則是愛跳街舞的活力女孩,休息時與同事一起開車去湘江邊露營;或一起玩劇本殺到半夜,回家路上被熱鬧的小吃街吸引,再大快朵頤吃個夜宵。這是煙火氣給人的能量。

80后的呂闖,似乎與郭東妮過著平行生活。十五年前,呂闖選擇來到長沙,是為了這里的教育資源與就業機會。在讀書期間,每當迷茫困惑時,他就會一個人去爬岳麓山。稍坐片刻,山不言,人自明。如今的他,對商業廣場不感興趣,但仍會不定期帶著家人故山重游,體會自己不同階段的心態變化。這是大自然給人的滋養。

誠如前文所言,胡璧梁回到長沙后,得到了當地人才政策的大力幫扶。在與相關領導的交流中,他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對于人才的珍惜與尊重,政策服務人才的細心與貼心。

“長沙市人才政策實實在在地幫助我解決了一些現實難題,尤其是小孩子入學的問題?!焙盗赫f。

2017年,長沙人才政策22條重磅出臺;五年后,長沙人才政策“升級版45條”出爐,從7大方面、提出45個政策要點;兩個月后,新政的26個配套實施辦法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再度升級。

從22到45再到26,沒有最優,只有更優;沒有功勞簿上的安常守成,只有更大的信心和更強的決心。而住房補貼、稅收返還等切實的福利政策保障了人才的權益,讓他們來得值得。這場“雙向奔赴”,成就的是人與城的雙份驚喜。

不同年齡階段與性格特質的人,對理想生活的定義也不相同,但他們卻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唯一合理的解釋,大概就是這里符合每個個體大多數的需求與想象。

生產中心向生活中心融合轉型的趨勢,構建了長沙“生活友好”的城市特質,而“生活友好”則為“研發友好”與“制造友好”持續賦能。

人才政策豐富全面,生活成本較低,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優質,文化創意底蘊深、活力足,多種特質相結合,共同構建出研發空間、生產空間、文化空間、消費空間、文旅空間等均衡相適宜的綜合城市系統,促進研發創新人才的集聚,而后智力成果在這里誕生與轉化,進一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形成產業和人口螺旋進階的良性循環,以此為基礎帶動城市配套設施的完善與生活品質的提高。

在談到如何看待“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這一話題時,陳玲表示,長沙將“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提高到城市名片的高度,通過政策措施展開系統化綜合化的運營與布局,勢必會產生品牌效應,吸引企業和人才的關注。而這一做法與這座城市一貫以來的形象極為吻合。

是的,長沙一直是個鼓勵文化創意、包容新興事物的城市。植根于每個市民心中的休閑娛樂精神與人間煙火氣,讓這里誕生了制霸衛視黃金檔的芒果臺,也誕生了茶顏悅色、文和友等一眾新消費品牌。其獨特的城市氣質、多樣的旅游資源,持續性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來。

游客必打卡的茶顏悅色,日前宣布投資5.2億元建設品牌研發及生產基地,重點進行產品技術研發與產品風味研發。相較于第二產業來說,第三產業的研發環節含義更廣,不僅包括前端產品、技術的探索,還包括在終端環節的產品與服務創新,從細節出發提升消費體驗。此外,茶顏悅色還深入挖掘城市本土文化,通過包裝、logo、門店設計等諸多要素,帶動傳統茶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傳播。

提出“拿深圳同等高薪,住長沙宜居房子,干全球軟件事業”的萬興,則是長沙創意領域加大研發的另一個例證。2022年,萬興全球運營總部暨創意軟件全球研發中心已正式落戶長沙。3.0項目追加投資已啟動,擬規劃建立近10萬平米的“萬興創意世界產業園”。

如今,文化娛樂與硬核制造的“雙面長沙”形象,被“研發”這一紐帶連為一體,形成輿論場上的疊加效應,長沙歡迎研發,不限賽道,有膽你就來。

“兩個轉型”同時進行,“三個友好”彼此關聯,在中國中部地區開展著的創新實踐及其下步走向,不僅將帶動新一個創新中心的崛起,也對制造業城市的轉型具有示范意義。

歡迎研發的長沙,也必將被未來歡迎。

(南方周末研究員唐家樂、李婧對本文亦有貢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