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回避魯迅?No,他開啟了“悄悄關注”模式
作為同一文藝風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錢鍾書雖然與魯迅不曾有過直接的交往,甚至讓人覺得他有時是在刻意“側目”魯迅,但沿波討源,撥開“迷霧”,會發現但凡現代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還是能夠同時看到他們的身影。
責任編輯:劉小磊
左起:林語堂、魯迅、宋慶齡、史沫特萊、黎沛華(宋慶齡秘書)。
錢鍾書雖然極少公開談論魯迅,卻“回避”不了魯迅。水晶在《侍錢‘拋書’雜記》中曾說,一次座談會上,錢鍾書稱贊魯迅短篇小說寫得好,卻不宜長篇。而廣為人知者是錢鍾書在“魯迅與中外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的開幕詞,此文后來發表于1986年10月23日《文學報》,收于《人生邊上的邊上》。在開幕詞中,錢鍾書以那個時代人們對魯迅的“公論”,“照例”講了幾句:“魯迅是個偉人,人物愈偉大,可供觀察的方面愈多;‘中外文化’是個大題目,題目愈大,可發生的問題的范圍就愈寬廣?!逼渲v話的主要精神是希望大家能夠“暢所欲言,不必曲意求同”,并看不出對魯迅的真實評價。
其實,錢鍾書與魯迅也有過一段“同城”時光。1927年9月,魯迅離開廣州到上海生活,直至1936年10月逝世。而錢鍾書于1933年夏從清華畢業,便在光華大學任教,1935年秋始讀牛津,因而在上海也有兩年多時間。不過,也僅是同城而已,一直未見兩人有過交集。但作為后學,又因魯迅影響巨大,錢鍾書在著述時,有意無意中免不了要與魯迅“相遇”。劉玉凱所著《魯迅錢鍾書平行研究論》、隋清娥所著《魯迅錢鍾書文學比較論》等,均從學術層面作過比較,謝泳、王培軍、李國濤、錢之俊等學者在著述中也時有闡發,茲從錢鍾書著作中發掘數例與魯迅相關者,或可補闕。
《圍城》里,孫柔嘉的姑父姑母在一家大紗廠里任要職,一向瞧不起方鴻漸。有一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