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棄改造“掃興”父母:“人教人很難,事教人一次就會”
父母的轉變也需要一步一步地來,踩過我們曾經踩過的消費“坑”,買過一堆便宜用不上的小物件,上過幾次當,退過幾次貨,傷過幾回心,才能慢慢開竅。
責任編輯:溫翠玲
小時候,父母帶我們認識世界;長大了,我們也希望帶父母看世界。但父母的回應,常常讓我們很掃興。
帶他們出去旅游,他們一路上嘟嘟囔囔,說“花錢找罪受”;帶他們享受美食,他們說“不如家里的飯好吃”;給他們買羽絨服、毛大衣,他們說“不如棉襖輕快保暖”……每次興沖沖地為父母做這做那,卻總被潑一頭冷水,心里懊惱,有時候還會表現出來,跟父母爭吵幾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近期,網上關于“不掃興的父母”的討論,引來了不少關注,反面典型就是我父母這樣的,正面教材就是愉快地接受兒女的好意,兒女帶他們吃飯就好好享用,說“好吃好吃”,兒女給他們買衣服,就馬上穿上,說“好看好看”,兒女點外賣,欣然跟著品嘗……還有人帶父母逛街前拉著父母“宣誓”:“我堅決不說浪費錢,我堅決不說花錢找苦吃,我堅決不說又吃垃圾食品……”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便把這些短視頻轉發給我的母親大人看,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