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植物園將擴容,已有候選園“自宣”丨時政周報
一周時政新聞回顧(9月16日—22日)
張海迪卸任中國殘聯主席,程凱接任。
雄安新區取消商品住房預售,實行現房銷售。
《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等4份規章廢止。
貴州一廳官被“雙開”,被點名“玩物喪志、癡迷刀具”。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3年9月16日,國家植物園北園,櫻桃溝水杉林棧道噴霧開啟。
到2035年,中國的國家植物園有望增加到10個左右。
國家林草局、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聯合近日聯合印發《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方案》,確定在已設立2個國家植物園的基礎上,再遴選14個國家植物園候選園,納入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
根據方案提出的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目標,到2035年,力爭設立10個左右國家植物園,使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0%以上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遷地保護。
與普通的植物園不同,國家植物園由國家批準設立。其核心功能包括植物科學研究和遷地保護,定位是國家植物科學研究和交流中心、戰略植物資源儲備庫、瀕危植物的遷地保護基地以及植物科學傳播中心。
中國目前已有的2個國家植物園,分別是國家植物園、華南國家植物園。前者于2021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依托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園設立。位于北京西山的國家植物園開放面積約300公頃,收集植物1.7萬余種。后者依托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設立,2022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
此番再遴選14個國家植物園候選園,標準是什么?14個候選園分別有是哪些?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國家林草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央人民政府網站,暫未查詢到《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方案》全文。
不過,加快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的行動仍然有跡可循。
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中國提出本著統籌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啟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
2022年5月20日舉辦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上,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就表態,將加快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當年力爭再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編制完成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規劃。
雖然《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方案》全文暫未公布,但就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的核心要素和建設方式,新華社的報道稱,將采取整合與新建相結合的方式,穩步構建以代表國家形象的國家植物園為核心,以代表典型氣候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