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順利開幕,探尋“共棲”未來之路
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第五屆)(ShanghaiUrbanSpaceArtSeason2023簡稱SUSAS2023)是自然資源部與上海市政府合作協議項目,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徐匯區人民政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嘉定區人民政府、青浦區人民政府、松江區人民政府、奉賢區人民政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
9月24日上午,“SUSAS2023”開幕式在徐匯濱江穹頂藝術中心順利舉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小宏、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張玉鑫、徐匯區區委書記曹立強、徐匯區區長鐘曉詠、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蕭燁瓔,以及其他主辦單位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參加開幕式的還有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學委會主任伍江和其他學委會委員,以及全市范圍內各展區的主承辦單位領導及策展人、參展人代表等。
開幕式場館穹頂藝術中心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小宏
開幕式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小宏首先致辭,近年來,上海以“上海2035總規”為指引,深刻把握超大城市生態環境的特征,堅定走生態空間綠色發展之路。上海持續完善區域公園體系、濕地體系、森林體系;推廣綠色理念,進一步規劃五個新城構建;以15分鐘生活圈建設為市民提供更多優美宜人便捷可達的綠色開放空間;在城市內部打造一批海綿體,不斷增強城市韌性。希望通過空間藝術季的舉辦,向全社會傳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進一步喚起全社會關注自然、愛護自然、守好自然的信心和決心,吸引國內外各界人士為上海超大城市生態營造之策貢獻智慧,把上海建設成為更加宜居生態的綠色之城,綠色低碳發展的標桿城市。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充分肯定上海在建設生態之城對于超大、特大城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面具有的重要探索與實踐意義。從城市更新到城中村改造,上海將美好生活融合在美麗城市的建設中,并達到更高的藝術境地,既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也有區域協調發展。上海大力推進空間發展,不僅在于建設層面,還在于生態、文化、科技等多個層面,在空間藝術中體現文化自信,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探索科技創新的數字生態。希望借助空間藝術季的活動,將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進理念和行動向全國推廣、向世界展示,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張玉鑫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張玉鑫表示兩年一屆的空間藝術季既是一場美好生活的藍圖,也是進一步思考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文化盛會。本屆空間藝術季主展區和全市各展區通過多空間、多場景、多維度、大生態,共同呈現更加開放、包容的公共文化表達。主展區的徐匯濱江,邀請國內外藝術家、生態專業團隊等作專題探討。重點樣本展區中的示范區元蕩展區是生態修復的標桿項目,五個新城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每個新城都有一個綠環,綠環上有跑步道,騎行道,有很多主題公園,新城展區都選擇了綠環的啟動段部分;13個實踐案例展區從多個層面展現各區的特色生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項目。歡迎大家前往各個展區參觀,也懇請廣大市民為上海的生態城市建設,為未來的城市空間藝術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徐匯區區長鐘曉詠
徐匯區區長鐘曉詠誠摯邀請大家在2個月展覽期間,相聚美麗的徐匯濱江,充分感受城市之美、空間之美、藝術之美,充分感受人與人、人與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圍繞人民城市、公園城市、韌性城市的專題,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
最后,與會的部、市領導及主辦單位領導上臺,共同為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揭幕。
揭幕儀式
合影
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整體介紹
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9月2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持續至11月20日。全市范圍內“1+6+13”共20個展區將共同演繹“共棲”這一主題,包括“1個主題演繹展區、6個重點樣本展區、13個實踐案例展區”,充分展示上海先進的生態發展理念和技術方法,推動生態網絡建設,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城。
主題“共棲”,立足都市對話思考
共棲是一種關系,關注人與人、與環境要素、與動物植物的相處。
共棲是一種觀念,關注跨文化背景、專業領域、觀察視角的認知。
共棲是一種關照,關注被潛藏著的、更細微的、正在發生的行動。
主題“共棲”,意在表達“生態”“環境”等耳熟能詳的概念從誕生、發展到現今,豐富的整體觀和多元性,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為基礎,探討自然與生命如何共棲的思考和想象?!肮矖钡挠⑽拿QMETro-BIOSIS將生物界表達有機“共棲”、物種“共生”關系的Metabiosis一詞進行了改寫,表達了展覽立足于都市(Metropolis)的觀察思考。
在主題之下,展覽將通過多領域、多學科、多視角的展陳,廣泛呈現研究者們的深入探索和科普,藝術家們的敏銳感知和想象,設計師們的積極觀察和創作等內容。展覽試圖構建一種反復切換不同視角的閱讀視窗,反復切換不同領域的對話頻道,在“生態性”“生態觀”“生態感”的策展邏輯下,呈現一種更加包容的文化表達與藝術圖景。
1個主題演繹展區
其中1個主題演繹展區位于徐匯西岸南段,龍耀路至淀浦河5公里濱江地區。其中,空間藝術季開幕式所在的“穹頂藝術中心”——原為龍華水泥廠預均化庫經過二次改造煥新登場;由原白貓主展館集中展示了四個板塊的室內展品,并以多條廊道串聯其中,形成內外融合的參觀游線;位于S2水岸匯的十年回顧展《每一季都是一個新的開端——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十年展》展現了SUSAS自2015年來的輝煌歷程;散落在濱江的30余件室外展品集結了建筑、景觀、公共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創新成果,為這片煥然一新的公共空間帶來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在展區中,觀眾可以跟隨策展人的腳步,更可以自由探索,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城市之美。
徐匯濱江:生態、活力、友好、藝術綜合提升
2015年,首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以“城市更新”為主題在徐匯濱江西岸藝術中心順利舉辦,不僅推動了濱江地區的發展和工業遺存的有效利用,也在西岸埋下了藝術的種子,使其逐漸成為上海的藝術中心之一。時至今日,第五屆空間藝術季再次回到徐匯濱江,選擇了并不那么熱鬧、完善的南段,這里曾經是工廠、市政設施集聚的岸線,2018年1月1日,正式向公眾貫通開放運營。但相比已經擁有龍美術館、西岸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的濱江北段,這段還是沉寂的、有不足的,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段也是徐匯西岸。本屆空間藝術季將展覽活動融入公共空間提升的大背景之下,廣泛整合建筑、景觀、公共藝術、雕塑、裝置、城市家具等多個藝術領域,以龍耀路至淀浦河5公里的濱江空間為載體,落成了空間、環境和藝術等30余個作品,助力徐匯濱江南段打造生態宜人的濱水開放空間,探索未來“共棲”的城市實驗。
本次空間藝術季把濱江保留的白貓洗滌劑廠庫房,臨時改造成為主展館,為它將來打造植物科普基地奠定基礎。同時,在濱江沿線加強了生物多樣性環境設計,增配體量靈活小巧、功能豐富多元的“六藝亭”等服務設施,增加了兒童活動、體育運動場地,也植入了更多表達共棲主題、有趣可互動的裝置和藝術作品。市民能到展區看展休憩、發現空間的變化,感受自然的魅力,探索都市生活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如《島》《橋下舞臺》《復園》、《河圖洛書亭》、《生境花園》《風之屋》等都已在開幕式前已完成,迎接著觀眾的到來。而其他作品也將在展期內逐步完成,為藝術季增添更多的色彩和魅力。
白貓主展館:多領域、多學科、多視角展覽呈現
白貓主展館建筑改造保留了廠房的主體結構和大部分外立面原貌,并對內部空間進行翻新以滿足展覽的需求。外部空間的設計從場地要素出發,將由樓梯和坡道組成的漫游體系植入建筑的外立面和場地植被間的空隙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植物,同時確保外部動線可以順暢地到達各層展區,并滿足觀眾停留觀景的需求。
白貓主展館內的作品在“共棲”主題之下,分為四個板塊依次展開:從“與誰同棲”的關注,到“置身事內”的思考,再到“都市之策”的展望,最后到“自然答案”的期許。
“與誰同棲”,一個自言自語的發問,關注到人們習以為常的自然要素、動物植物,甚至是人工智能帶來的潛在影響。
“置身事內”,一種反躬自省的態度,以跨媒介的展覽內容,發人深省地討論自然、環境、人、城市等概念背后隱藏的千絲萬縷的想象。
“都市之策”,一種宏觀敘事的策略,通過三條線索組織,呈現關于“都市與環境”的未來規劃和歷史對話,激發大眾對于都市的認知和行動。
“自然答案”,一種轉向日常的探索,見微知著地展示生物多樣性設計、公共空間使用設計以及生態遠見設計的多維探索,展開更廣泛的“共棲”對話。
十年回顧展:每一季都是一個新的開端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以“文化興市,藝術建城”為理念,打造具有“國際性、公眾性、實踐性”的城市空間藝術品牌活動,繼承發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通過空間藝術布展與城市有機更新實踐的相互推動,賦予城市空間更多的內涵和價值。
自2014年起籌備立項、2015年舉辦第一屆以來,每屆都以不同主題、不同城市空間為基礎,宣傳展示了上海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并產生深遠影響。第一屆的主展區徐匯西岸飛機庫成為西岸文化長廊的藝術中心,第二屆主展區的浦東民生碼頭8萬噸糧倉在閉幕后已舉辦多場先鋒、時尚活動,第三屆將楊浦濱江5.5公里岸線從工業銹帶變為生活秀帶,第四屆,更是推動了全國52個城市共同簽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上海倡議》,第五屆,全市20個展區以“共棲”為主題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展示上海先進的生態發展理念和技術方法推動生態網絡建設,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城。
2023年,第五屆空間藝術季將總結過往十年,在徐匯濱江S2水岸匯(張家塘港站)展出特展:《每一季都是一個新的開端——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十年展》。
策展團隊:跨行業陣容強大
主題演繹展區組建了陣容強大的聯合策展團隊,由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總召集人,邀請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李翔寧院長領銜作為主策展人,青年策展人高長軍作為執行策展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Lab、大自然保護協會作為聯合策展團隊,著名建筑師袁烽教授擔任主展館改造建筑師,合力形成一個集規劃、建筑、藝術、生態等多行業合作的策展團隊,共同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都市之策。
展覽共邀請了來自中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丹麥、荷蘭、希臘、以色列、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阿根廷、立陶宛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參展人/團隊/機構,如藝術家邱岸雄、Tango、法國的藝術家夫婦克萊達特&佩蒂皮耶、徐戈、劉毅、曹明浩&陳建軍等,建筑師張永和、柳亦春、張斌、劉宇揚、張佳晶、一專一村、無名營造社等,國內外機構密斯·凡·德·羅基金會、羅馬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丹麥揚·蓋爾建筑事務所、中央美院設計學院、上海自然博物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平行空間、或然景觀與蘇州市園林博物館等,共同呈現30余個室外展項和70余個室內展項。
6個重點樣本展區+13個實踐案例展區
6個重點樣本展區,包括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的相關展區,其中,示范區展區位于上海青浦和江蘇吳江交界的元蕩地區,是示范區生態修復、功能提升、岸線貫通的標桿項目,五個新城的嘉北郊野公園、莊行郊野公園、五龍湖公園等是新城綠環上重要的環上公園,結合空間藝術季活動,進一步強化生態本底,提升郊野景觀,加強文化藝術植入,打造都市旅游休閑目的地。
13個實踐案例展區,從不同層面展示各區特色的生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市民在空間藝術季期間,可以前往各展區看展打卡,運動放松;也可以參與自然研學和綠色低碳活動,與藝術作品親密互動;還可以留下寶貴的“人民建議”。
百余場公眾活動持續創造熱度
本屆空間藝術季的公眾活動將結合“共棲”主題和四大版塊展覽內容,延續形式多元、全齡參與、兼具專業性和公眾性的特色,以主題演繹展區為主要活動場所,聯動全市20個展區,策劃“4+1”個版塊分類引導和串聯活動。
“去感知,與誰同棲”將組織自然科普分享和室外展區的自然空間探索等活動?!叭⑴c,置身事內”,將組織藝術工作坊,邀請公眾參與共建共創活動?!叭ヌ接?,都市之策”,組織建筑規劃等專業學術沙龍、論壇等活動?!叭ふ?,自然答案”,組織生態設計、景觀設計等的學術沙龍、互動工作坊等活動?!叭ヂ搫?,全市動員”,將運動休閑活動、直播展場等形式聯動至其他19個展區中,邀請其他展區進入主題演繹展做快閃推廣活動。
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舉辦的意義,超越了展覽活動本身,它更是一場全民性的城市事件,“共棲”是城市的美好愿景,更是一起面向未來的信心。希望遍布全市的展區能夠為市民提供一種愜意的體驗,同時在更深層次上能夠引起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探討“生態議題”,為上海超大城市生態營造之策貢獻智慧。
【展覽訊息】
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第五屆)
展覽主題:共棲(METro-BIOSIS)
總召集人: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主策展人:李翔寧
執行策展人:高長軍
聯合策展團隊: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Lab、大自然保護協會
主展館改造建筑師:袁烽
主展館布展團隊: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展區:徐匯西岸南段,龍耀路至淀浦河5公里濱江地區
主展館地址:上海徐匯區港口渡口站以南100米(原白貓庫房)
開放時間:2023/9/25-2023/11/20
周二至周日10:00-17:00對公眾免費開放,周一閉館(9月25日、10月2日照常開館)
主辦單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徐匯區人民政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嘉定區人民政府、青浦區人民政府、松江區人民政府、奉賢區人民政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
承辦單位: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參觀預約:
請通過以下方式預約進入主展館參觀:
1、空間藝術季導覽小程序線上預約;
2、現場二維碼預約;
3、針對老年人等不熟悉電子產品的人群,由專人登記信息后進入會場;
4、如有團體參觀需求,可致電15021108601聯絡接待人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