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漫游記:雪山之下桃樹下
對于香格里拉,康巴漢子扎巴格丹至今都會經常想起第一次看到它時的情景:“那是一幅在我夢中無數次出現的卷軸畫”;法國人Estelle則說:“普羅旺斯是全世界的想象,而這里也一樣”。
責任編輯:楊嘉敏
“那是一幅在我夢中無數次出現的卷軸畫”
從空中鳥瞰,香格里拉恰如地理書中所寫,山巒重疊,江河縱橫:“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逶迤而來,橫斷山脈各山系在滇西北、藏東南、川西攜手相連。大山之間,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在橫向間距只有六十多公里的三條峽谷中并流,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一條條黃色靜脈。當飛機緩緩降落時,我看到綠色山谷中的香格里拉像一塊打翻的調色板,流瀉在納帕海濕地邊。濕地的水面上倒映著流動的云影,如夢如幻。
納帕海濕地
香格里拉市的中心是一座名叫“獨克宗”的古城,最初由吐蕃人建立,在藏語中意為“月光之城”。從建造至今,幾廢幾興,建制、區劃和名稱數次變更,但作為云南迪慶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始終未變。千百年來,這里既有過兵戎相爭的硝煙,也有過茶馬互市的喧嘩,更是滇、川、藏“大三角”的紐帶以及各民族頻繁交往的通道。
2014年1月,一場意外的火災將獨克宗古城部分燒毀。如今,古城已經慢慢復原。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兩側是一座座木質結構的房子,經營著客棧、餐館、酒吧或工藝品店,讓人想到英國植物學家金敦·沃德筆下的“古雅小城”。1913年,為了考察橫斷山脈的河流與植物,金敦·沃德行經此地,借宿在一戶人家里,發現“屋子極為清潔,銅烹鍋及茶器擦得光可鑒人”。
為香格里拉留下文字記錄的遠不止金敦·沃德。近代第一位赴藏“女欽差”、有“東方奇女子”之稱的劉曼卿在1933年出版的《康藏軺征》中,以細膩的筆觸寫到獨克宗古城:
“天色黎明或夕陽西落,滿街盡背水之人,取水之瓢用樹皮折疊而成,質輕而容量大,泉源之畔,取水者麇集如蟻?!?/span>
如今,大龜山山下,劉曼卿所述的泉眼依舊在汩汩流淌。有人在泉眼邊放了一把水瓢,方便路人取水品嘗。太陽穿過透明的池水,水下波光跳蕩。
自古以來,香格里拉就是茶馬古道上的傳奇。當年,僅來往于香格里拉—拉薩之間的商號就有一百九十多家,每年過往的馬幫馬匹達兩萬多匹。在獨克宗古城的巷子里,我遇到了英俊的康巴漢子扎巴格丹。扎巴格丹的父親是香格里拉人,年輕時是馬幫中的一員。1970年,扎巴格丹出生在印度的一個小山村里。他當過七年僧人,十七歲那年,才和父親一起輾轉回到故鄉。
扎巴格丹的人生傳奇從香格里拉開始?;貒?,他從小學一年級讀起,后來留學奧地利和美國。他會講藏語、英語和印地語,還有帶著咖喱味的漢語普通話。他打過工,當過公務員,做過導游,開過旅行社和餐廳。2012年,扎巴格丹在獨克宗古城創建了第一家“阿若康巴”民宿。
“阿若康巴”是父輩們行走在茶馬古道上,彼此間打招呼的一句話,意為“來吧,朋友”。創建“阿若康巴”既是扎巴格丹父親生前的夢想,也是他自己的夢想。當年,馬幫走在茶馬古道上,每當精疲力盡時,就會在大山深處的“乃倉”里獲得休整的機會。父親每次向扎巴格丹提起馬幫的故事,總會說起那一座座“乃倉”。
2014年的那場大火重創了古城。雖然阿若康巴莊園得以幸存,但大火留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