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行動走向縱深,綠色發展更需合力|第十七期CSR思享薈成功舉辦

2023年9月22日,南方周末第十七期CSR思享薈暨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說明會在上海支付寶空間站圓滿落幕。本期活動以“凝聚綠色發展合力”為主題,邀請來自高校、協會、企業、第三方機構的代表各抒己見,共話企業雙碳實踐行動,并深入探討綠色開放合作對實現雙碳目標的意義。

循環經濟助力碳中和目標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什么是循環經濟?企業如何發展循環經濟?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循環經濟區別于傳統的只偏重生產、流通的“線性經濟”,也不等同于只強調廢棄物回收利用的“資源再生經濟”。循環經濟是一個經濟發展的新理念,“循環”的理念貫穿產品從設計到生產、流通、使用、回收、再利用的整個生命周期。

對企業而言,循環經濟不僅有助于高效地運用資源和削減廢棄物,更重要的是激發企業以循環經濟理念重新塑造商業模式、創新產品設計與技術創新,把握綠色轉型新機遇。

諸大建認為,發展循環經濟對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因為大多數企業范圍三的排放遠超過企業自身運營的碳排放,循環經濟理念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統籌供應鏈上下游的循環率,企業通過循環設計理念能夠更好減少范圍三的隱含碳排放。

洞察循環經濟與可持續消費之間的關系,是發展凝聚綠色合力的現實基礎。青合循環經濟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蔣南青表示,盡管循環經濟相關政策正在逐步出臺,但在生產和消費之間仍然存在巨大鴻溝。如何將政策有效傳達給消費者,需要借助技術創新、數字化傳播等新興商業模式。

攻克全價值鏈減排難題

價值鏈減排既是企業碳減排的核心焦點,也是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它涵蓋了復雜的流程環節,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采購、生產、物流運輸,以及下游的產品銷售和廢棄物處置等。企業在實施價值鏈減排時,面臨著供應鏈鏈條長、相關方眾多、成本居高不下等諸多挑戰。

盡管如此,一些領先企業已經邁出了積極的步伐,通過科技研發創新,賦能價值鏈伙伴以及廣泛合作,來推動全價值鏈的減排。

百威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公關副總監孫玲玲分享了百威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和飲料釀造商,百威集團已承諾在2040年實現全價值鏈凈零排放。為了達到該目標,百威中國一方面通過完整的碳盤查,找準自身的減排癥結,開展科學的碳管理實踐。另一方面,百威大力開展創新與合作,賦能供應商減碳,并通過中國100+創新中心項目,為可持續創新創造一個有影響力的平臺,由此為全價值鏈和社區賦能。

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監李曉梅向與會觀眾介紹了“歐萊雅 為明天”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北亞及中國地區,歐萊雅已經實現了碳中和,并正積極賦能業務生態系統,以減少范圍三的排放。歐萊雅觀測多方調研發現,盡管很多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的理念表示認可,但只有少數人會真正踐行可持續消費行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的認知不足、市場上的綠色商品供給不足、對綠色消費行為的激勵不足等也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歐萊雅提出了創新創造可能、標準實現衡量、循環促進再生、激勵確保忠誠的解決方案。通過開發符合生態環保設計的產品配方、推動包材資源的循環利用、制定“產品環境影響五色盤”的產品標準,以及激勵和回饋消費者等方式,持續培養消費者的可持續消費理念及賦能消費者實現可持續消費行為的轉變。

探索綠色開放合作之路

“雙碳”三年,社會低碳轉型行動已向縱深發展。減碳和增長的矛盾如何破解?“綠色”如何為發展提供新動能?南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在持續對企業雙碳行動力觀察的基礎上,將研究視角拓展到更廣泛的綠色消費領域。

在會議上,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研究員閆靜分享了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見微知綠——螞蟻集團綠色開放合作觀察報告》。報告以螞蟻集團發起的綠色開放合作行動為觀察對象,深入探討了企業在綠色轉型浪潮中,如何突破傳統的競爭觀念和行為限制,通過開放合作,促進綠色轉型鏈條的順暢對接和綠色轉型要素的協同增效。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突出面臨綠色消費水平提高難、實體經濟數綠融合難、中小企業綠色轉型難、綠色領域開放合作難等四大挑戰。以螞蟻集團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企業為應對這些挑戰提供了思路。

通過發揮平臺的廣泛鏈接作用、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在環保領域的持續投入,螞蟻集團發起“綠色能量行動”,以小小的“綠色能量球”連接起社會公眾、品牌企業、行業組織、專業機構以及政府部門,與合作伙伴共同搭建起涵蓋綠色出行、綠色住宿、綠色購物、綠色回收、綠色政務、生態保護和修復等豐富的綠色生活加綠色公益場景,一個初具規模的綠色開放合作生態逐步形成。

進入會議研討環節,在益社咨詢創始人李磊的主持下,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探尋綠色開放合作之路”的主題展開了研討。就觀察報告中提到的“減碳與增長”關系,世界自然基金會上海項目主任任文偉認為,減碳并非意味著減少能源,而是優化能源結構,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增長也不再僅僅關乎GDP的增長,而是追求以人類福祉為目標的、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青合循環經濟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蔣南青表示,靠資源環境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不僅要做產品,更要做品牌,更多地考慮非財務因素,與上下游合作形成低碳的生態圈。

而在實際推動綠色消費過程中,企業也面臨著諸多困難。洲際酒店集團代表表示,如何幫助消費者提升認知,將“碳”可視化,從而激發消費者的行為改變,是一項艱難挑戰。耐克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總監李凡則強調,企業需要在綠色消費和消費者體驗之間找到平衡,并通過積極的溝通建立共識。耐克通過推動項目如舊鞋再生和鞋盒外包裝物流一體化等,不斷促進產品的再利用和包裝減量。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認為,以綁架情懷來做綠色消費并不能長久。推進綠色消費很重要,但是根本上還是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螞蟻集團可持續發展部業務專家凌上分享了螞蟻集團在助推綠色消費方面的優勢——螞蟻集團推動綠色消費的做法不同于傳統的“先知后行”,而是“在行中知”,憑借平臺連接能力和數字技術,在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中提供綠色的選擇與積極的反饋,并通過利他的公益模式有效激勵消費者。凌上表示,螞蟻將與合作伙伴持續開展合作,以對話交流為起點,共同發現問題,持續開展綠色開放合作。

持續提升雙碳行動

作為新型媒體智庫,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聚焦雙碳議題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通過深入挖掘經典案例、開發企業實踐工具,以及積極構建合作與交流平臺,助力各界深入探討,引導社會對雙碳問題的關注,共同建立雙碳行動的合作網絡。

會議最后,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研究員邢志彤介紹了南方周末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2023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對自研的雙碳行動力模型及指標體系進行了更新完善,并面向國企、民企及在華外企開展調研,助力企業提升雙碳行動力,為構筑綠色未來貢獻力量!

CSR思享薈由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起,旨在為企業社會責任從業人員整合各領域頂級資源,打造高管教練、行動學習和深度社交的融合模式。CSR思享薈以匯聚新力量、分享新知識、傳播新實踐為宗旨,匯集跨行業的專家群體智慧,推動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難題。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成都、宜賓等地舉辦17期,參與人數超過550人。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