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業放棄,森林碳匯為何不香了?
自然界中“短碳循環”和“長碳循環”少有交集,并不交叉。使用“植樹吸碳”來吸收經由化石燃料開采和燃燒所釋放的碳,則是人為地在兩種系統間進行了等量替換,并不符合數學邏輯。
即便人們可以保證森林碳匯項目不會因山火等災害中斷,全球可能也找不到那么多的土地。
責任編輯:汪韜
購買森林碳抵消曾經是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快車道”,但最近不少企業宣布放棄這條途徑,更關注自身的碳減排。
“森林已經不再是人類減碳的朋友了”。
2023年9月初,美國著名的氣候報道記者大衛·華萊士·威爾斯在一篇有關森林山火的評論文章里哀嘆。
今夏肆虐加拿大全境的山火,燒掉的不只是森林,還有它們背后的森林碳抵消項目。伴著濃濃黑煙,通過光合作用匯集的碳被釋放,森林變成了巨大碳源。
森林碳抵消項目是重要的碳信用,通過購買碳信用來抵消自身的碳排放,曾經是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快車道”,尤其受到“減排困難戶”如石油業、航空業等青睞。然而這幾年,碳抵消項目特別是林業碳抵消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甚至“漂綠”指責。
2023年9月,國際石油公司殼牌宣布放棄其每年投入1億美元的碳抵消計劃,因為當前的“碳抵消”項目,沒能達到公司的質量標準。彭博新能源財經在其《長期碳抵消展望》報告中指出,由于擔心購買到低質量的碳信用而遭遇聲譽風險,2022年在全球范圍內,企業碳抵消的額度比2021年下降了4%。
為什么森林碳抵消項目越來越不受歡迎了?
二氧化碳并不是“一等一”互換關系
質疑的根本原因在于森林“減排原理”的局限性。
林業碳匯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不是“一等一”互換的關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特別區分了兩種“碳循環”模式:長碳循環(或稱慢速碳循環)和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