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為什么民眾不以偷稅為恥?
不經納稅人同意,政府單方面制定稅收種類和稅收標準,并強制征收,而且不向公眾提供對于稅收的申訴和抗辯渠道,是目前中國稅制最核心的問題,也是所有其他稅收問題產生的根源。
單方面制定的稅收,不可能具有權威性和正當性。對此,人們往往采取消極抵抗的方式,盡可能偷稅漏稅,或者行賄。既然納稅人被強制征稅,他們也就普遍不以偷稅為恥,也不以行賄為恥
自1995年以來,我國稅收連續12年平均增長20%,而GDP平均每年增長卻不到10%。全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更低于GDP的增長率。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許多民營企業經營不善,有的甚至陷入困境而虧損倒閉。不少城鄉居民下崗,失去了收入來源。而截止到2008年7月,全國財政收入依然比2007年增長了26%。
我們為什么要向政府交稅?政府為何要收稅?中國的稅負重不重?對如此快速增長的稅收的使用,中國公民能不能監督,如何監督?
去年底以來,北京的NGO——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編寫了《2008公民稅權手冊》一書,從稅收的本質和來源入手,向公民進行“稅”的普及,并探討目前中國稅收體制存在的問題。
本刊就此采訪了該書主編、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岑科。
受訪人:岑科(研究員)
采訪人: 實習記者 陳小瑾
1.我們習慣說“中國政府養活了13億人口”,而你這本書則希望所有人有一個意識:是我們交的稅養活了政府。為什么?
岑科:稅的本質,是民眾購買政府(人員)服務的費用,體現的是政府和民眾的一種交易關系。當然,在歷史上——包括今天的世界,某些國家的政府和民眾之間確實不是交易關系,而是某種程度的掠奪與被掠奪關系。但那不是正常的稅收關系。
在現代文明社會,政府的角色是向民眾征收稅款,同時負責提供一系列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如公路、街道、路燈、治安、消防、環保等等。本質上,這是一種交易。
2.一般中國人理解個人所得稅是交稅,其實這筆稅收只占中國稅收總額的10%不到,我們還交了哪些稅?
岑科:在中國,所有商品標價實行的是含稅價,價格中包括了國家征收的稅金——可能是增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