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般的傳奇:“冥王號”采得小行星“貝努”樣品歸來
“阿波菲斯”是比“貝努”更小但更危險的小行星,其直徑約370米。在2029年將從距地球約3.2萬公里處高速掠過,這比距地面3.6萬公里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還近,有2.7%的概率撞上地球。
責任編輯:陳斌
美東時間2023年9月24日10時53分,“冥王”號探測器的樣本返回艙,裝載著從小行星“貝努”表面采集的樣本,成功降落在猶他州鹽湖城附近的沙漠里。NASA對這項異常復雜、科技含量很高的深空探測工程比較低調,未做大張旗鼓的宣傳。但其任務卻起源于近1/4世紀之前,整個項目像科幻片《星際迷航》般詭譎、燒腦、奇幻、浪漫。
1999年,NASA資助的“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發現了小行星Bennu(貝努,古埃及神話中的太陽神)。其赤道直徑約500米,運行軌道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間,與地球軌道有交叉,近地點約750萬公里。這很快引起了美國“行星防御協調辦公室”的注意,將其歸類為“潛在危險天體”。
經過持續觀測和研究,科學家認為:“貝努”由碳和其它礦物質構成,在太陽系誕生之初就已存在,很可能含有地球生命最初形成時所存在的原始分子物質,實屬珍貴的太陽系“第一手素材”。更重要的是,經反復精密計算,在2175-2199年之間,“貝努”有1/2700概率撞擊地球,屬于高風險太空目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