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投公司一次性售1341套現房,房從哪來?
濟南城發出售的房源是“競配建”的產物。前幾年房地產市場火爆時,開發商的土地報價觸發最高限價后,轉為競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積。
“競配建”房源原本用作地方保障性住房,但一些房源的租賃效果并不好。
還有一些房源原本用于解決公務員住房問題,后來未完全按計劃執行,部分房源空置至今。
責任編輯:馮葉
濟南高樓林立。
2023年9月22日,在山東省濟南市齊魯國際大廈,濟南城市發展集團資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濟南城發)對外開標一個項目——招房屋營銷代理。
項目要銷售的是1341套商品房,面積總計約16.6萬平方米,涉及4個樓盤,開發商包括綠地、龍湖、保利等。以9月掛牌均價估算,這些房產總價值超過2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房子都是現房,且為一手住宅。項目招標人濟南城發并非開發商,而是一家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的城投公司,由濟南市國資委100%持股。
不只濟南,2023年9月21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競價轉讓154套房產,轉讓方為北京市朝陽區住建委,資產來源為“行政事業單位實物資產”。
地方城投和政府部門的房源從哪來?它們又為何出售?
“競配建”的產物
林剛在一家全國性房企的山東分公司工作了七八年,這次濟南城發出售的4個樓盤中就有他所在公司的項目。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該項目中被拿來出售的數百套房源,是房企土拍時配建的安置房,建好后劃轉給濟南城發。
前幾年房地產市場火爆時,房企在全國攻城略地,為了控制地價,地方往往會限制土拍最高價格。土拍達到最高限價后,如果還沒分出勝負,就會“競自持”“競配建”。
所謂“競配建”,是指開發商的土地報價觸發最高限價后,轉為競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