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單飛”:一半收入在海外,離不開阿里
2021年至2023年的三個完整財年,菜鳥累計虧損超60億元,最近一季度才扭虧為盈。
菜鳥連續三年,國際物流收入均高于國內物流,國際物流占總收入的一半。
來自阿里巴巴的收入占菜鳥總收入的三成。
責任編輯:張玥
菜鳥在西班牙推出本地快遞自營業務。
2023年9月26日,菜鳥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文件,這是阿里巴巴啟動“1+6+n”組織變革后首個分拆上市的業務。
招股書披露,菜鳥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財政年度以及2023年3月30日-6月30日的三個月(下文簡稱最近的一季度),分別實現營收527.33億元,668.67億元、778億元和231.64億元,凈利潤分別是-16.88億元、-20.04億元、-23.25億元和3.91億元。
也就是說,其上市前的三個完整財年累計虧損超60億元,最近的一季度才扭虧為盈。
菜鳥目前業務主要包括國際物流、國內物流、科技及其他服務三大板塊。2021年至2023財年(截至3月30日)及最近的一季度,其國際物流收入占比分別是55.1%、52.3%、47.4%、48.1%,都高于國內物流收入。
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集團等一眾浙江資本圈大佬,加上國內快遞物流企業順豐、“三通一達”共同成立菜鳥。彼時,銀泰集團創始人沈國軍為菜鳥網絡CEO。不過,僅過了一年,沈就卸任CEO,任副董事長。
現任CEO萬霖在2014年加入菜鳥,此前,他曾擔任亞馬遜全球物流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2017年,萬霖正式執掌菜鳥,并讓菜鳥成為阿里巴巴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之一。得益于此,萬霖出現在阿里巴巴2023年最新披露的合伙人名單上。
押寶國際市場
也是在2017年,菜鳥的海外物流野心初顯。這一年,菜鳥在吉隆坡推出首個e-Hub計劃(綜合電商物流樞紐),這成為通往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門戶。主要針對速賣通跨境商家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