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李海鷹:月光流淌在珠江上 原創 2023-09-29 南方人物周刊 “大家覺得藝術家總強調自己,但為什么要把‘我’和‘你’分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歐陽詩蕾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周建平 2023年8月末,珠江中的沙洲二沙島上,李海鷹正在排練由他創作的交響曲《中國1921》,這位作曲家在近幾年轉向大型音樂作品的創作。除了正在排練的交響樂,他還在制作一部大型電視劇的音樂。當我們走進廣州交響樂團的排練廳時,恰逢樂團鳴奏,像踏入了流淌的溪水中。“你們走進來的時候,正好到關于廣州的那段?!崩詈z椪f,排練廳外十幾米遠就是往東流的珠江,江水再往下流,就是他小時候長大的地方。作為在珠江邊長大的人,李海鷹的音樂里有著強烈的流動感。30年前,他寫《彎彎的月亮》,請“聲音很飄”的劉歡來唱,他覺得這首歌是“整個被雨水淋出來的感覺”,盡管當時“尋根熱”正引領著文化界,《信天游》《一無所有》等正把西北的風和沙吹遍大陸樂壇。他也為《七子之歌》譜曲,在關于澳門的曲子里,他用旋律模擬著海浪對石岸的拍擊,這首歌跟著中國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去了太空。“雖然我住在北京,但是我的很多創作的委約都是廣州的?!?9歲的李海鷹說。李海鷹(李樂為/圖)1970年,16歲的李海鷹進入廣州粵劇團,成為了小提琴手兼創作員。5年后,他成為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政治部文工團的小提琴手兼創作員。1982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廣東音樂曲藝團當創作員,寫下《彎彎的月亮》《七子之歌》《我不想說》等作品。他善長將民歌元素融入流行樂曲的旋律之中,因此作品帶著鮮活的地方感,比如廣東調的《彎彎的月亮》、東北二人轉風格的《過河》、有山東音樂特征的《走四方》。他也寫了不少流行樂,如陳奕迅的《從何說起》、孫儷的《愛如空氣》,也為《亮劍》《鬼子來了》等影視作品配樂。交響樂始終是他的夢想。49歲那年,李海鷹開始跟從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徐新教授學習指揮。54歲時,他在中央音樂學院的教室里重新學習作曲課。五十多歲的他重新學習和練習指揮與譜曲,他坐在教室里和本科生們一起上課?!捌鋵嵍际呛芑A的課程,就是本科課程?!彼麡酚趯W習,也樂于當新人。2012年,李海鷹才成為交響樂新人,寫作并指揮了大型交響樂作品《我們的孫中山》,加上后來的《六祖頌》、《第一交響曲(珠江)》和《中國1921》,他一共創作了四個交響樂作品。恢弘的歷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