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個人自由與空間,又要老人帶孩子?權利與義務應對等
只要西方文化的“個體主義”,卻不要其“權利與義務對等”觀念;既要西方文化“自我實現”的好處,又要東方文化“親親”的好處,占父母的便宜,卻不愿承擔任何責任,譬如前文那位兒子,玩到晚上十點半回家(所謂應酬、交際),這就太不地道了。
責任編輯:陳斌
互聯網把一切拉近了、變快了,“中國姥姥”在國際上火了,不少“老外”都聽說了:中國的老年父母們,早上幫子女帶孩子、白天忙家務、晚上照顧全家,比上班還辛苦,而且免費,甚至用自己的養老金補貼兒女。
有人在網上曬出了老年父母、公婆的日常作息:早上6時起,在兒、女、媳、婿這輩人都還在熟睡時,老人就起床去菜市場買最新鮮的蔬菜。然后準備早餐、給孫輩換尿片、喂孫輩吃奶、招呼兒女媳婿這輩人起床后吃早餐。成年人們上班后,老人并沒有停歇,整個上午都在忙碌,把屋里打掃整潔,其間還要照顧孫輩幾次喂食、把屎把尿。
接近中午,老人接茬做午餐,有些晚輩中午回家用餐(京、滬、穗、深等一線大都市,幾乎沒有回家午餐可能),其后稍能休息一下,因為孫輩要午休。個把小時后,孫輩醒來,又是換尿片、喂奶,然后帶到樓下小區花園玩耍、曬太陽?;貋砗?,老人接著做晚飯,然后是兒女媳婿這輩人回家,晚餐,再洗鍋洗碗,照顧孩子睡覺……
真是從早忙到晚,遠超勞動法所規定的,以及家政行業每天班次的8小時。
這樣的勞作,甚至還發生矛盾:朋友圈里,有兒子添丁進口的,父母來京幫著照看,還雇請了保姆,但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他兒子晚上10點半回家算早的,老兩口經常晚上12點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