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的蘋果,難表達的“碳中和”

新一代蘋果主流產品碳足跡相較上一代不減反增,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創始人馬軍產生懷疑:“理論上講,企業通過掐尖的方式把清潔電力等指標、資源集中到一個產品線上,是可能讓小眾產品更快實現碳中和的?!睂Υ?,蘋果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并不存在掐尖問題,沒有將分配給iPhone或其他產品的電力用于Apple Watch。

馬軍表示,蘋果回應訴求,向社會公開碳中和證書,是值得肯定的一步。但目前的碳中和證書仍缺乏碳信用的具體信息,既然已經開始宣傳和營銷碳中和產品,也應及時向社會披露碳抵消項目更詳細的信息。

南方周末記者多方了解發現,IPE和蘋果雙方都支持供應商信息公開碳數據,分歧在于披露的顆粒度。目前碳中和產品信息披露的顆粒度尚未形成共識,有待標準統一。

責任編輯:汪韜

2021年4月17日,世界地球日前夕,成都太古里蘋果體驗店的蘋果Logo小葉子變成了綠色,員工工作服也變綠。(視覺中國/圖)

專業詞匯“碳中和”正日益出圈,但打上“碳中和”的標簽并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招來質疑,哪怕是走在碳管理前沿的蘋果公司也不例外。

當地時間2023年9月12日,蘋果在美國加州推出首批碳中和產品Apple Watch。但9月22日,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發布《蘋果產品碳中和疑云》(以下簡稱《疑云》),質疑蘋果對碳中和產品的清潔電力使用、碳抵消等信息沒有作出充分的披露和說明,且未能推動供應商披露工廠層級碳數據。

9月28日,蘋果回復南方周末記者,承諾分享戰略和進展,并對一些細節做了回應。

“碳中和”標簽爭議由來已久。碳中和簡而言之是指排放的溫室氣體能被抵消。企業在自身節能減排之后,常通過購買“碳信用”(如森林碳匯)進行碳抵消。但近期雀巢、Gucci、易捷航空等企業宣布退出碳抵消市場,第三方咨詢公司碳信托(Carbon Trust)從2023年9月起不再提供碳中和標簽認證。

爭議的背后,是越來越普遍的“漂綠”——企業夸大自身環保行為,并誤導消費者信以為真。

要防止漂綠,多位受訪者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核心是“公開”。但目前碳中和產品信息披露的顆粒度尚未形成共識,有待標準統一。

歐洲已先行一步。法國對“碳中和”相關的宣傳提出了信息公開的強制要求。歐盟在2023年9月19日達成了臨時政治協議,如果不能提供證明,“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大自然的朋友(nature’s friend)”“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和“生態(eco)”等標簽將被禁止使用。這一協議如通過,將在2026年生效。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六位業內人士觀點較為一致,既肯定了蘋果首款碳中和產品的信息披露可圈可點,同時認為也有提升的空間。對于IPE的質疑,有一半受訪者認可蘋果需要進一步公開清潔電力使用和碳抵消的信息。

“蘋果對供應商的數據管理和公開水平在全球范圍內領先,但仍需充分證明它實現產品碳中和是否用盡全力?!睔夂蛭磥韯撌既?、《碳中和時代》作者汪軍說。

當地時間2023年9月12日,美國加州,新款Apple Watch展出。(視覺中國/圖)

首款碳中和產品披露了什么

Apple Watch如何實現碳中和?

在宣布產品碳中和的元年,蘋果在發布會和社交平臺播放了《自然之母》(《Mother Nature》)創意廣告——蘋果CEO庫克等向“自然之母”匯報了環保工作。最新產品的環境報告也在官網公布,披露了碳中和Apple Watch的碳足跡。

以Apple Watch Ultra 2碳中和款為例:基準碳排放為63.2kg,碳減排81%后降至12kg。

81%的減碳從材料、電力、運輸等方面著手:回收材料重量占比超過30%;100%清潔電力的使用;50%及以上產品物流采用非空運。剩下的12kg排放,利用Restore Fund項目的碳信用抵消。

Apple Watch Ultra 2碳中和款的碳排放數據。(蘋果官網,IPE編譯/圖)

南方周末記者從蘋果獲悉,蘋果在大幅削減產品排放后,為處理現有解決方案尚無法避免或減少的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