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塌壓壞菜園成最高法案例,民間調解呼喚“新鄉賢”丨快評
鄉村由熟人甚至同族人組成,彼此關系密切,而且在長期相處中形成了一套共同的行為規范,成為鄉村的習慣法。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最高法發布了一批解決災后矛盾糾紛的典型案例。在其中的一個案例中,河北涿州一戶人家的院墻在大雨中坍塌,壓壞了鄰居的菜園,雙方發生糾紛,要鬧上法庭。法官在訴前進行了調解,矛盾最終得以化解。
自家院墻倒塌壓壞鄰居的菜園,除了壓壞一些菜,沒有其他大的損失。這是一件小事,在很多地方,很可能兩家私下就解決了,或者在村里調解人的主持下止息紛爭,不至轉向法院。比如,在魯東南一個村子里,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是同族中輩分最高的,因為能言善道,加之平素持事公正,很有威望。村民之間出現矛盾糾紛,都愿意找他來主持公道。很多糾紛都在他的調解下得到解決。再如《南方周末》前段時間報道過的,福建莆田很多地方設立的“媽祖評理室”,也在民間糾紛解決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