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野生動物放生規定來了,隨意放生或負刑責!這些動物在列
《廣州市野生動物放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據了解,《規定》結合廣州實際,對野生動物放生設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保護生物安全和生態環境,是國內首部專門規范野生動物放生的地方性法規。
其中,《規定》對違法放生境外野生動物物種、隨意放生境內野生動物可能或者已經造成嚴重后果、在放生區域以外的其他地方放生境內野生動物的情形設定具體罰則。市民合法放生前,需提前三個工作日登記信息。
立法旨在科學規范放生行為
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危害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范管理。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及“放生”一詞。
放生祈福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文化。不過到了現代社會,由于放生物種及其來源地的多樣化和復雜性,不恰當的放生行為給環境、生態、生物、社會和人自身帶來了不少問題。
鱷雀鱔(Atractosteus spatula)。圖片來源:中國水產學會科學放魚科普專家團隊
一方面,野生動物外來物種放生后可能會危害當地生態系統。如果將非原產地的野生動物放生至本地環境中,新物種可能會與本地物種爭奪食物和生存空間,繁殖能力強或兇猛的外來物種會對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造成威脅,危害當地生態系統。
俗稱淡水白鯧的短蓋肥脂鯉(Piaractus brachypomus)。圖片來源:中國水產學會科學放魚科普專家團隊
此外,有毒、兇猛或者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放生后可能會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如果將有毒、兇猛或者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放生到野外環境,可能會攻擊人類或者其它動物,其攜帶的病毒、細菌也可能通過水域或其它途徑傳播,給他人人身財產以及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同時,未經野化訓練的野生動物放生到野外后容易導致死亡。如果將未經野化訓練的野生動物放生野外或者放生到不適宜生存的野外環境中,可能導致其無法生存而死亡。
據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介紹,2022年,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執法檢查中發現一些地方放生活動較為普遍,但沒有相應的管理規范,特別是對放生鱷雀鱔、清道夫等外來入侵物種,嚴重破壞本地生態系統平衡的行為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法工委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家有關生態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對野生動物放生僅做了原則性規定,缺乏可操作的規范。為科學規范野生動物放生行為,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有必要進行專門立法。因此,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將該法規納入2023年立法工作計劃。
隨意放生或將被罰款甚至追究刑事責任
市民合法放生需提前三個工作日登記信息
為規范放生行為,防止外來物種入侵損害本地生態系統,《規定》明確境外野生動物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都不能放生。
為了讓公眾明確知曉哪些動物不能放生,《規定》還列舉了目前較為常見的一些外來野生動物物種,比如鱷雀鱔、豹紋翼甲鯰、齊氏羅非魚、淡水白鯧、食蚊魚、埃及塘鲺、泰國鯪魚、大鱷龜、紅耳彩龜、美洲牛蛙等。不僅于此,未列舉盡的其他境外野生動物也是不能放生的。
紅耳彩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圖片來源:中國水產學會科學放魚科普專家團隊
俗稱清道夫的豹紋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圖片來源:中國水產學會科學放魚科普專家團隊
美洲牛蛙(Rana catesbeiana)。圖片來源:中國水產學會科學放魚科普專家團隊
法工委負責人表示,放生野生動物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干擾居民的正常生活、生產,不得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名錄將由廣州市林業部門、廣州市農業農村部門制定公布并適時更新。
“隨意放生是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狈üの撠熑私榻B,對于隨意放生的行為,法規區分三種情形分別作了規定。一是規定違法放生境外野生動物物種的罰則。主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同時,《規定》對隨意放生境內野生動物可能或者已經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設定具體罰則。即規定可能或者已經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由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捕回;逾期經催告仍不捕回,可能或者已經危害生態系統的,區林業部門、區農業農村部門應當代為捕回或者采取降低影響的措施,所需費用由放生的組織或者個人負擔;已經危害生態系統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放生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規定》對在放生區域以外的其他地方放生境內野生動物設定罰則。即未在規定地點放生的,由區林業部門或者區農業農村部門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規定》也對合法的放生行為提出指引。法工委負責人表示,市民進行合法放生,須遵守三個方面的規定:在放生前,市民需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當地物種名錄,選擇適宜放生的動物物種。同時,需要提前三個工作日將野生動物的圖片、種類、數量、來源、放生時間和地點等信息上傳至野生動物放生信息管理平臺,根據相關部門信息反饋和科學規范的放生指引做好放生。在放生時,市民需前往政府劃定的野生動物放生區域按照指引、登記信息放生。